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詩詞賞析】 不才明主棄 多病故人疏
2021/02/13 15:30:55瀏覽3687|回應0|推薦11

唐  孟浩然《歲暮 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孟浩然(西元689年~西元740年),名浩,字 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 襄樊)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 他未曾入仕,又 稱之為「孟山人」。

孟浩然 生當盛唐,早年 有志用世,在 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 不第。曾在 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西元737年)張九齡 招致幕府,後隱居。孟詩 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 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 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

孟浩然的詩 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後人 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 並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注釋:
1. 歲暮:年終。

2. 歸:回歸。

3. 南山:唐人詩歌中 常以南山 代指 隱居。這裏指 孟浩然家鄉的峴山。另一說 指 終南山。
4. 北闕:皇宮北面的門樓,漢代 尚書奏事和群臣謁見 都在北闕,後 因用作朝廷的別稱。《漢書 高帝紀》注:「尚書奏事, 渴見之徒,皆詣北闕。」

5. 休上書:停止進奏章。
6. 敝廬:稱 自己破落的家園。
7. 不才:不成材,沒有才能。孟浩然 自謙之詞。

8. 明主:聖明的國君。
9. 多病故人疏:另一版本,「臥」病故人疏。

10. 故人:老朋友。

11. 疏:疏遠。
12. 白髮催年老:另一版本,白髮催年「 去」。
13. 青陽:指 春天。

14. 逼:催迫。

15. 歲除:年終。
16. 永懷:悠悠的思懷。

17.愁不寐:因憂愁而睡不著覺。

18. 永懷愁不寐:另一版本,永懷愁不「寢」。
19. 虛:空寂。

語譯:
        不想要直接再向皇帝進奏章,讓我回到南山破落的家園。
我無才難怪聖明的國君見棄,因年邁多病老友也疏遠了。
     白髮日漸增多催人日漸衰老,春天又來到催迫舊歲逝去。
滿懷憂愁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明月照松林窗外一片虛空。

賞析:
    約在 唐玄宗 開元十六年(西元728年),四十歲的孟浩然 來長安應進士舉落第了,心情很苦悶,他曾「為文三十載,閉門江漢陰」,學得 滿腹文章,又得到 王維、張九齡 為之延譽,已經 頗有 詩名。這次 應試失利,使他 大為懊喪。

這首詩是 在這樣心緒極端複雜的情況下寫出來的。他有一肚子的牢騷而又不好發作,因而 以自怨自艾的形式 抒發仕途失意的幽思。表面上是 連串的自責自怪,骨子裡 卻是 不盡的怨天尤人;說的是 自己 一無可取 之言,怨的是 才不為世用 之情。

這首詩 首聯「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字面上 說「北闕休上書」,實際上 表達的是 想直接向皇帝上書,又很猶豫。從這「北闕休上書」的自艾之言中。可知 「南山歸敝廬」本非所願,不得已也。諸般 矛盾心緒,一語道出,自有餘味。

頷聯「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具體 訴說 失意的緣由。感情十分複雜,有反語的性質 而又不儘是反語。因此,說「不才」既是謙詞,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識、良驥未遇伯樂的感慨。而這個不識「才」的不是別人,正是「明主」。可見,「明也是「不明」的微詞,帶有埋怨意味的。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薦或引薦不力,而卻說是 因為自己「多病」而疏遠了故人。

頸聯「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鬢髮已白,功名未就,憂慮焦急。就是這種心境的寫照。不願以白衣終老此生 而又無可奈何的復雜感情。

尾聯「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由於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悶之中,才使他「永懷愁不寐」,寫出了思緒縈繞,焦慮難堪之情態。「松月夜窗虛 」,更是 匠心獨運,它 把焦慮的焦慮放開,卻 正襯出了一片虛空。

這首詩 看似 語言顯豁,實則 含蘊豐富。層層 輾轉表達,句句 語涉數意,構成 悠遠深厚的藝術風格。 

參考資料: 

相傳,孟浩然 曾被 王維 邀至 內署,恰遇 唐玄宗 到來,玄宗 索詩,孟浩然 就讀了 這首《歲暮 歸南山》,玄宗 聽了「不才明主棄」後,生氣地說:「卿不求仕,而 朕未棄卿,奈何誣我?」(《唐 摭言》卷十一)

可見 此詩 儘管 寫得 含蘊婉曲,結果 唐玄宗 聞之不快,「因命放歸南山,終身不仕」。此事 雖 出於 好事者 所託,於 史實難證,但 反映了 孟浩然 在 大唐盛世 終身不仕的事實。

 

唐 李白《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te32&aid=156394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