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傳說故事】精衛 常銜 西山之木石 以堙於東海
2018/07/07 17:43:12瀏覽123|回應0|推薦0

 

《山海經 北山經》〈精衛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 發鳩之山,其上 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 女娃。

女娃 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 精衛,常 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 注於河。」

 

《山海經》是中國 先秦古籍。一般認為 主要記述的是 古代神話、地理、動物、植物、礦物、巫術、宗教、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

《山海經》原來是 有圖的,叫《山海圖經》,魏晉以後 已失傳。

《山海經》記載了 許多詭異的怪獸以及光怪陸離的神話故事,長期 被認為是一部 荒誕不經的書。有些學者 則認為《山海經》不單是 神話,而且是 遠古地理,包括了 一些海外的山川鳥獸,通過此書 可以看出人類社會 由原始蒙昧向高級階段 漸次前進的發展 總過程。

《山海經》一書 的作者和成書時間 都還未確定。過去 認為為大禹、伯益所作。現代中國學者 一般認為《山海經》成書 非一時,作者 亦非一人,時間 大約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 楚,巴蜀,山東及齊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漢校書時 才合編在一起。

《山海經》現在 最早的版本是 經西漢 劉向、劉歆父子 校刊而成。晉朝 郭璞曾為《山海經》作注,考證註釋者 還有 明朝王崇慶的《山海經 釋義》、楊慎的《山海經補註》、吳任臣的《山海經廣注》、清朝吳承志的《山海經 地理今釋》、畢沅的《山海經 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 箋疏》,民國以後 以袁珂的《山海經 校注》最流行。

 注釋:

1. 曰:稱為 。

2. 發鳩之山:古代 傳說中的山名,約在 今山西省 長子縣西,為太行山 分支。

3. 柘木:柘(音ㄓㄜˋ) 柘樹,桑樹的一種 。

4. 狀:形狀 。

5. 烏:烏鴉。

6. 文首:頭上 有花紋。文,同「紋」,花紋。 

7. 白喙:白色的鳥嘴。

8. 其鳴自詨:它的叫聲 似 在 呼喚自己的名字 。

9. 是:這。

10. 炎帝:神農氏是 傳說中的炎帝。炎帝是 中國的太陽神,又說 他是 農業之神。

11. 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兒。

12. 故:所以。

13. 西山:就是 發鳩山,稱其 西山,是與東海 相對而言。

14. 堙:堙(音ㄧㄣ)填塞。

 意譯: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發鳩山,山上長了很多柘樹。樹林裡有一種鳥,它的形狀 像烏鴉,頭上 羽毛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 因常 發出「精衛、精衛」的叫聲,所以 名字 叫作 精衛;傳說 牠 原是炎帝的小女兒 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 去 東海遊玩,溺水身亡,再也 沒有回來,所以 化為 精衛鳥。經常 叼著 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用來 填塞東海。濁漳河 就 發源於 發鳩山,向東流去,注入黃河。

 解析:

               相傳 炎帝 有個美麗的小女兒 名叫 女娃。女娃 很喜歡大海。有一次,她 獨自 在海邊遊玩,不幸 失足 跌入海中,再 也沒有回來 。而 在東海西邊的發鳩山上,在 女娃死後,卻 突然 出現 一種美麗的小鳥 ,據說 就是 女娃的化身,總是「精衛、精衛」地 叫著,於是 被稱作 「精衛」。這種小鳥,不斷地 用 它小小的嘴,銜著 山裡的小樹枝和小石子,投入東海,一心 想把 東海填平。

後來 這個故事 被 濃縮成「精衛填海」成語,用來 比喻 意志堅定,不懼艱苦。

晉代 詩人 陶淵明 曾在《讀 山海經》中 寫道:「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他把 區區 精衛小鳥與頂天立地的巨人 刑天 相提並論,一種 悲壯之美,千百年來 震撼著 人們的心靈。滄海 固然大,而精衛鳥 堅韌不拔的精神 更為偉大。

 參考資料:

《山海經》全書 十八卷,前五卷 合稱為〈五臧(藏)山經〉,又簡稱〈山經〉,按全書次序,即第一 〈南山經〉;第二 〈西山經〉,第三 〈北山經〉;第四 〈東山經〉;第五〈中山經〉。

後十三卷 本無專名,因其 以 海外、海內各經 為主,故名之為〈海經〉,按 全書次序,即第六 〈海外南經〉;第七 〈海外西經〉;第八 〈海外北經〉;第九〈海外東經〉;第十 〈海內南經〉;第十一 〈海內西經〉;第十二 〈海內北經〉;第十三  海內東經〉;第十四 〈大荒東經〉;第十五 〈大荒南經〉;第十六 〈大荒西經〉;第十七 〈大荒北經〉;第十八 〈海內經〉。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te32&aid=11311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