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8/11 17:08:47瀏覽1953|回應0|推薦0 | |
左丘明《左傳》(襄公 三十一年): 鄭人 游於鄉校,以論執政。 然明 謂 子產曰:「毀鄉校 如何?」 子產曰:「何為?夫 人朝夕退而游焉,以 論執政之善否。其 所善者,吾則行之;其 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 何毀之? 我聞 忠善以損怨,不聞 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 不克救也;不如 小決使道,不如 吾聞而藥之也。」
左丘明(生卒年 不詳),中國 春秋時 史學家。魯國人,雙目失明,春秋時 有稱為 瞽的盲史官,記誦、講述 有關 古代歷史和傳說,口耳相傳,以補充和豐富文字的記載, 左丘明 即為 瞽之一。相傳 曾著《左氏春秋》(又稱《左傳》)和《國語》。兩書 記錄了 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 具有很高價值的原始資料。 《左傳》原名為《左氏 春秋》,漢代 改稱《春秋 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 春秋末年 左丘明 為解釋 孔子的《春秋》而作。《左傳》實質上是 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它 起自 魯隱公元年(西元前722年),迄於 魯哀公二十七年(西元前468年),以《春秋》為本,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 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 重要經典之一。 《左傳》與《春秋 公羊傳》和《春秋 穀梁傳》合稱 為《春秋 三傳》。現行本《左傳》計有 六十卷,共有 十八萬字,全書 按照 編年體形式,首列《春秋》經文,然後 分條記事,以時間為 綱領,而 不以一事之本末為主。 注釋: 1. 鄭人: 鄭國人。 2. 游於:遊聚。游 通 「遊」。 3. 鄉校:周代 鄉校為諸侯設置,當時 不但是 學習的地方,還是 人們閒時聚會、交談的場所,交談內容 包括 議論國家政事得失。 4. 以論執政:議論國家政事得失。 5. 然明:姓 不詳,名 蔑,春秋時期 鄭國的大夫。 6. 子產:子產(西元前582?~西元前522年)春秋時 鄭國的大夫。 複姓 公孫,名僑,字 子產。春秋時期 鄭國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7. 朝夕:早晚。 8. 損怨:減少怨恨。 9. 毀:廢掉。 10. 遽止:很快的平息民怨。 11. 使道:使疏導。道 通 「導」。 12. 不如吾聞而藥之:不如 聽取他們的意見,作為 施政的良藥。。 意譯: 鄭國人 喜愛在鄉校裏 遊玩聚會,議論 國家政事。然明 對子產 說:「老百姓喜歡在鄉校 肆意 議論國政,這樣 很不好,容易 滋生事端,何 不把鄉校 廢了?」 子產說:「何必呢?老百姓 閒著 沒事時,早晚 聚集在鄉校 聊天,評論 施政的好壞。聽到 他們所讚許的,我 就認真去做;聽到 他們所厭惡 不讚許的,我 就認真去改善。他們 像我的老師一樣,為何 要廢掉 鄉校呢? 」 我 只聽說 做忠善的好事 能減少民怨,沒有聽說 用高壓威嚇的手段 能制止民怨的。用高壓威嚇手段 來制止民怨,難道 收效不快嗎?可是 用這種手段是 制止得了一時 卻不能 制止得了永遠,好像 築堤防水患一樣,堤防 建築得 愈牢固,一旦洪水 無處宣洩,便會 沖毀堤防,一旦潰堤,死傷 必定慘重,到時 想要搶救 也來不及了;不如 事先 挖開一段小缺口 來疏導 部分洪水,這 就是說,不如 保留鄉校,讓百姓 有發洩牢騷的地方,聽取 他們的意見,作為 施政的良藥。」 解析: 子產《不毀鄉校》。子產 雖然 強勢,但 不強悍,從 不動用 公權力 干涉輿論,更不會 製造 白色恐怖,鞏固 領導中心。他曾說:「唯有德者,能 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西元前542年),鄭國的「鄉校」時常 有一堆人聚集,批評 政府。鄭大夫 然明 勸子產 乾脆 廢了鄉校,子產 卻表示:「人們在那裏 議論時政,他們 認為好的,我就推動;不好的,我 就改掉,他們是 我的老師,何必 廢掉鄉校呢? 」 接著子產 講了一段話,可 做為 領導人的座右銘:「我聽說 真誠 可以減少怨恨,卻不曾 聽說威嚇 可以 防止怨恨。用 高壓威嚇手段 來制止民怨,難道 收效不快嗎?可是 就 如治水一般,雖然 堵住了,一旦潰決,傷害更大;不如 留些小缺口,疏導水流。」 這種 觀點和「大禹治水」的 疏導法 一樣,是 很有遠見的 。子產「以民為師」,施政 以民意為依歸。《左傳》不僅 記載了 這段史實, 還 表示贊同, 因此 引用了 然明的話:「蔑也,今而後 知 吾子之信 可事也。小人 實不才。若 果行此,其鄭國 實賴之,豈 唯二三臣?」 然明 認為 子產 實在賢明,整個 鄭國 皆 可依賴他。 《左傳》還 特意 把孔子 對這件事的反應 記錄下來:「仲尼 聞 是語也,曰:『以是 觀之,人謂 子產不仁,吾不信也!』」 參考資料: 《邵公 諫 厲王弭謗》: 「厲王虐,國人謗王。邵公 告曰:「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衛巫,使 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 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 邵公 曰:「吾 能弭謗矣,乃不敢言。」邵公 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 為川者 決之使導,為民者 宣之使言。故 天子聽政,使 公卿至於列士獻,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 王斟酌焉,是 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猶 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 ; 猶其 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 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 所以 阜財用衣食者也。夫 民慮 之於心而 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 若壅其口,其 與能幾何 ?」 王 不聽,於是 國人 莫敢出言。三年,乃 流 王於彘。」
《歷史小插曲》 今日新聞NOWnews編輯中心/台北報導 2018年6月12日 「為了 打擊 網路假新聞,民進黨立委 邱志偉等人 提議 修改《社會秩序維護法》,在網路 散布 假新聞 最重 可拘留 3 天,引起 社會譁然。」 昔日 為抗議 政府「威權統治」,有人 引火自焚,要 「爭取 百分之百 言論自由」。 「政黨輪替」後,在南部 某 著名大學 校園「自由廣場」,以「引火自焚者 名字」命名 以為紀念。 只是 由於 時過境遷,環境變異,人們 似乎 已漸漸淡忘,此「爭取 言論自由」的 歷史小插曲。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