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24 16:28:51瀏覽1121|回應1|推薦10 | |
文馨是在我花蓮家隔壁一對阿公與阿嬤的孫女。 我第一次看到她,她才小學二年級,她跟她五年級的哥哥跑到我家,來向我借腳踏車騎。我有很多台腳踏車,其中有小孩子的腳踏車,也有電動車。 如今哥哥已經國二,文馨也小學五年級了,三年不見,她已經長得更高、更漂亮了。 典型的台灣農村家庭 文馨家其實不遠,也都在志學村,我們這是溪頭社區,也就是木瓜溪的源頭,他們住離這兩、三公里的忠孝新村,她爸爸主要是務農,種稻、種高麗菜,農閒時幫人家做各種零工,她媽媽在東華大學旁邊便當店打工賣便當。 有一天我問她,外公外婆在哪裡,才知道她媽媽是新移民,已經嫁到台灣十多年了,家鄉在湖南,這也是台灣農村常見的家庭型態,阿公阿嬤自己住,兒女與孫子、孫女住在別處,比較有工作機會的地方。 阿公應該七十歲左右,卻因為有糖尿病,腳有些不方便,無法下田工作,只剩下阿嬤下田種花生、地瓜。我問阿嬤為什麼不種些更有經濟價值的作物,像是高麗菜、香蕉、苦瓜、蔬菜。 阿嬤說:「我們老了,種植這些很費工,成本也滿高的,我的稻田,就是我兒子回來 幫忙種的。」 我也問文馨的媽媽多久回湖南一趟,答案是非常讓人感慨的,她已經七、八年沒有回老家湖南長沙的鄉下了,一方面來回機票貴,另方面如果沒有特別的事,回家鄉看親人是一件很奢侈的事。這是目前台灣農村家庭的典型寫照,也可說是台灣農村的縮影。 在花蓮縣新城鄉,靠近花蓮機場有很多眷村,眷村內有許多外省老先生都是娶新移民,形成另一種景象,年輕的新移民配偶三五成群,聊天喝茶或聚在一起做一些零工。 台灣新移民的問題 到底台灣人口問題的真相是什麼呢? 十年前,最鼎盛時,台灣一年大概有三、四萬個新移民。全台灣至今總共有四十多萬個新移民,佔總人口2%。 其中,半數是大陸籍,越南籍次之,其餘國籍新移民加起來不到兩成。現在人數稍微減少了,一年大約新增兩萬個新移民,仍是以女性居多;另外一個現象是,台灣高知識水準、年輕的女生也有些嫁給外國人其中也不乏白種人,多數出國,少數則留在台灣。 文馨是個可愛的小女生,成績好不好我不知道,但以她目前的狀況,未來要翻身脫離農村生活,看起來機會很小,這也是目前農村家庭面臨的問題。除非父母有能力多攢些錢,有智慧願意培育子女,並且提供孩子較多學習機會,否則孩子未來要脫離農村,接受更好的教育,並不容易。 像文馨這樣新移民小孩目前每年大約有兩萬人,97年台灣新生兒有19 萬6 千個,其中有兩萬是新台灣之子,原本台灣人生的小孩就少,可能只有18 萬,可以說台灣的新生一代,靠新移民在撐人口數。 每次討論國民年金、全民健保、長照保險,都會被問到,隨著台灣人口不斷老化、少子化,10 年後、20 年後,台灣該怎麼辦? 該重新思考移民政策了 人口的問題,要從人口政策去解決,單單去調保費、調費率、縮小給付都無法治本。人口問題,其實是目前台灣最重要的議題,必須馬上解決,因為人口問題影響的層面不只是在社會安全體系,還會影響到生產力、經濟、就業、社會結構。 如果現在不去反轉人口結構,十年、二十年後才下手解決,也還需要再二十年的時間才會看到效果。所以,現在是去面對人口問題的時候了,現在就該做,其實應該是十年前就開始著手。大多數人面對人口問題總是說,要鼓勵多生小孩,政府應提供較好的托育環境、提供托育現金補貼等等,這些當然都很重要,也需要做,但除此之外, 還必須很嚴肅去考慮,是否該引進高社經地位的新移民。 如果只是不斷引入低社經地位的新移民,當然,這批人需要受到保護與照顧,新移民的下一代需要得到教育與機會,整體來看,單只這樣做也不是辦法,應該反轉政策,開放技術移民與投資移民。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一年出生19 萬6 千人,死亡約16 萬人,死亡數快要超過出生數,很快台灣就會變成人口負成長,目前台灣總人口數剛超過2 千3 百萬人,看起來,台灣人口要成長到2 千4 百萬恐怕永遠也達不到,我估計台灣的人口最多不會超過2 千3 百50 萬。 開放技術與投資移民當然會有些副作用,但我們必須接受台灣是個多元文化的移民社會,印度、中國大陸、東南亞等任何地區的移民來都應該歡迎,台灣無法保持一個封閉鎖國的狀態。 更何況台灣人口組成本來就不是很單純,除原住民之外,四百年來,來自各地的移民紛紛進入,面對台灣目前的人口問題,國人可能必須改變心態,重新思考移民問題,讓台灣走向多元文化社會,減緩人口結構惡化帶來的種種問題,讓台灣持續走向開放、多元、充滿生命力的社會。 |
|
( 心情隨筆|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