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04 12:21:00瀏覽7297|回應2|推薦19 | |
日前全球知名競爭力策略管理大師麥可波特來台演講,在一場「醫療革命的迫切性」的論壇中,盛讚台灣的健保,但同時也提出警告,台灣健保成本太低,最後只會走向周而復始的惡性循環。同時他開了五帖藥,希望台灣能創造出醫療價值,這五帖藥分別是:衡量治療的成果,醫療機構的組織整合,衡量醫療成本,推動住院診斷關聯群以及整合醫療資訊。 但是這幾帖藥,似乎是放諸四海皆準;這些看起來並不是解決台灣健保問題的辦法,而是要達到的目標,也是一種價值觀。 麥可波特所提出的這五帖藥,看起來很有道理,但在執行上困難重重;要能把這些教條化為實質具體的解決方案,說實在的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台灣健保的病灶,在於投入的過少,這是千真萬確的;這當然會影響醫療品質,但是有些醫療品質的改善是不用花太多成本的,是觀念的養成、是流程的改善;但有些醫療品質的改善是需要投入人力和資源的,不是白吃的午餐。我們必須虛心檢討為什麼會落入這種不斷壓低成本所產生的惡性循環而無法自拔。 我對台灣健保的五帖藥方是: 第一、台灣要增加醫療投資是千真萬確的,但醫療也是一個無底洞,一開始的投入,會得到較多的反饋,但後續的投入,所得到的效果越來越差,我們要找一個平衡點,從我們的經濟實力、我們的國民所得,和國人的意願來衡量。 事實上,造成醫療投資不足的現象,其實是台灣的所有人,包括與論、媒體、名嘴、民意代表等,都一直在批評醫療浪費,社會氛圍一面倒的苛求健保要以最小的資源做到無限大的效果。健保是社會保險制度,所有的機制就不應該是任由政府濫開支票,而是全民一起決定,如果落入惡性循環,那也只能說是全民咎由自取。 第二是建立全面醫療失誤無過失救濟補償制度。產科和新生兒固然風險很高,但急診、麻醉科、一般外科風險也同樣很高;沒有醫療事故社會保險,是造成防禦性醫療大量被濫用、導致醫療資源浪費,以及高風險科別羅織人才困難的主因之一。 第三、台灣醫療設施資源並沒有不足,而是過剩、分配不均;醫療設施過剩造成浪費,就把總資源消耗掉,不足的部份就永遠得不到滿足。醫療資源必須做好控制,使其能平均,這要靠醫療法嚴格來處理,但目前政策顯然是讓醫設施無限膨脹,侵蝕掉大半的醫療總經費。 第四、投資電子化病歷及健康資料庫。台灣是世界上醫療資訊最發達的國家,特別是健保資料庫;現在更能進一步發展的就是個人的電子病歷。以台灣醫療資訊的進步,一定可以發展出個人終身電子病歷,目前個人的病歷是分散在各醫療院所,資料回到健保署才會整合。目前健保署已經成立了雲端藥歷檔線上查詢作業系統,可有助就醫時開立處方的參考。 我們期待能將所有的紀錄電子化,應用此工具做好每個國民的健康管理;這個願景其實非常重要,台灣可能是世界上最快能達到這個目標的國家,可以有效的改善醫療品質,撙節醫療費用。 第五、健保署人力及行政經費不足。目前健保署的人力和行政費用佔不到健保支出的1%,明顯是不足的;世界各國最低也有2~3%, 大部分是4~5%,美國甚至高到10%以上。換個方式說,健保署現在有4000個員工,有2000個員工要負責收入,有2000個員工要負責支出,每個人負責的費用高達2.5億,這樣真的可以好好的審核每一筆費用的正確性嗎?無止盡的在節省人事行政費用,浪費的卻是整體的醫療資源,省了利息卻流失大筆本金,對嗎? 我相信,只要大家政治口水少一點,用心去改善這些已發生或潛在的問題,台灣健保仍舊可以是世界最好的社會保險制度之一。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