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韓流」(1):政治策略
2009/01/20 10:33:01瀏覽1810|回應0|推薦3

1

友人千叮萬囑,要我一定得看今年代表韓國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Crossing(中譯【北逃】或【逃北者】,韓國上片時間是2008/06,台灣至今沒人買),看了之後雖然覺得比不上吃一碗阿宗麵線來得真實,卻令我思想起「韓流」的一大特色:在死亡中思考與經驗。

【北逃】的故事說的是,男主角車仁表所飾演的北韓工人金龍修,他之前是北韓國家足球隊的選手,老婆懷孕卻得了肺結核,因為太窮買不到肺結核藥,車仁表就學朋友偷渡到中國打工賺足錢好買藥。

中國公安當然要抓偷渡者,歷經幾度逃脫(錢卻掉了)、被抓、投誠(南韓)的過程,車仁表終於可以把家人接過來。但老婆已經餓病死了,約莫十歲的兒子變賣家當,偷渡到中國去找父親。好不容易,父子倆聯絡上,準備在蒙古見面,兒子卻在接送過程中,因為遭到中國公安的盤查,脫逃到沙漠中。

車仁表見到的是一具乾屍的兒子。電影最後以黑白畫面呈現,他們全家與朋友快樂得不得了,相聚在一起的畫面。這畫面來自電影一開始,車仁表的兒子講的一句話:「如果人死後,可以跟家人一起相聚在一起,那真的很棒!」

這倒是個還不錯的結尾(雖然有點八股),因為它把電影最後與前面合理地呼應在一起,使得整部電影具有一定程度的「完整性」。

電影的年代設定在2007年如此逼近眼前的北韓,北韓的貧窮絕非今人所能想像,也許只有我們台灣在戒嚴時期的「解救水深火熱中的大陸同胞」,可以描述個中之萬一。

電影雖被許多真正的「逃北者」批評為,將偷渡過程拍的太簡略,但影片的氛圍與厚實的情感形塑不太出來的一大原因卻是,許多場景的時空教人看得不知到底身處在何方──北韓與北韓人在這部寫實主義影片中,因此顯得夠飄渺、夠遙遠。

例如,(1)車仁表偷渡中國,究竟經過什麼管道、落腳何處,他投誠的單位又是什麼,他之前究竟在北韓國家足球隊擔任什麼位置,他在北韓工作的單位是什麼,那個()幫助他投誠的單位是什麼東東,位在南韓的哪裡;(2)片中車仁表的兒子在偷渡中國途中,遇到車仁表之前偷渡中國賺回大把鈔票的朋友的小女兒時,卻一點都沒談到她的父母被抓後下場如何;(3)為什麼母親如此病餓,左鄰右舍的人都沒到他們家探訪過,卻到喪禮後才跑出來(幫忙變賣家當)

這些東西落了一大片地,即便電影採取再寫實的手法,也難激起人對影片真實的情感。正是這些看似無關大體的「空間名字」,使得這碗原本很素樸的麵線,完全失去黏稠的獨特風味。坐在「西門町」的當代人(不只是台灣人),怎能吃得出一碗幾乎叫不出名字的清湯麵線為何物?

南韓人千挑萬選這部片要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莫非打的是「這是頭一部描寫北韓社會的電影」,如此簡單又粗糙的「政治或人權電影」算盤?──2008/0808南韓電影振興委員會對外表示,金泰均導演執導的《Crossing》將代表韓國角逐明年2月舉行的第81屆美國奧斯卡電影節外語影片單元。

代表作品選拔審查委員會表示:「主要敘述逃北者人權問題的【Crossing】,從知名度方面來看,很有希望在美國獲得成功。此外,【Crossing】所具有的政治色彩,將在包括奧斯卡會員在內的美國人當中引發共鳴。因此將該電影選為代表作品。」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nsunny&aid=257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