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13 04:59:47瀏覽801|回應1|推薦11 | |
教學的路,感覺像是在走山路,有時候走得輕鬆,有時候走得汗流浹背。常常自己無法面對自己教學的困境,會讓自己陷入深淵中無法自拔,就像迷路一樣,感覺還有方向感,卻怎麼也走不出那座森林,看到別人的優異表現,卻更讓自己無法面對自己的失敗。 在目前的學校教學,所強調的應該是以學生為本位的學習,如何讓學生可以學到東西,比老師的教還重要許多,如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似乎也變成現在的顯學,但這樣以學生為中心的思考,真的可以讓學生學到東西嗎?他要有哪些配套呢?老師需具備哪些要素才能真的去實現這樣理想化的教學現場呢?在一股熱潮下,是不是也會有很多老師像我一樣在想走出第一步的時候就被打趴在教學的現場呢? 在以往,我都會希望可以在上課的內容中搭配許多教學的活動,讓學生可以透過活動(遊戲)的方式加強學習,也提升學習的興趣與效果,往往一廂情願的想法,似乎學生並不領情,也讓最近的學習受挫,在數學這科老婆告訴我對於生活,很難產生關聯,因此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常常無法加以利用,所能利用的學科知識薄弱,這樣子對於以往就對數學失敗的同學,你就更難以將他們帶入數學的世界,加上成績不理想,那麼在數學這科能吸引他的機會就更低了,因此是否首要的目標其實應該是要讓他們可以在成績上先提升呢? 面對12年國教的教育改革,似乎老師應該要先破除成績的魔咒,破除教學的制式化,但身處在教學的第一線,我做得到嗎?我身邊的同伴們,你們要一起做嗎?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