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科學家追求「發現」,工程師追求「發明」!原來大不同!
2024/05/22 04:42:58瀏覽684|回應0|推薦6

師大地科的老同學們重新取得聯繫,即使多數是退休老師了,很多人還是退而不休從事與專長相關的活動,也在群組中有很多溝通討論,如上就是最近討論的一種某些層次富含鐵質的特殊沉積構造,很漂亮的!我呢?從40歲之後就已經不是以此地質專長為業了,所以就只是當個比較看得懂門道的觀眾了!

我現在的工作是個影像辨識專業軟體公司的老闆,很容易讓人以為我年輕時就是個甚麼電機資工系的高材生?自幼就懷抱著當工程師的雄心大志?但事實上正好相反!我讀建中時對於工學院非常反感!成績雖然不錯,校內理工組排名100左右,已足以考上人人稱羨的台大工學院,但是我就是完全不想讀那些工科,認為那些科系很LOW!只是為了趕快賺到錢學些膚淺的雕蟲小技,對於真正重要的科學原理狗屁不通!

對我來說科學就是一個崇高的聖殿,我想到大學深入學習理解這個聖殿,學會更多的科學核心知識,更踏實的了解這個氣象萬千美麗又奧妙的世界!所以我用盡心機聯考放水之下才違背了師長的期待,考到了師大物理系,兩年後也轉到地科組,繼續讀到台大的海洋碩博士,我一直都是理學院的學歷,從來沒讀過工學院!只在博士班時到當年的台大工學院造船系選修過陳琪芳教授的水下聲學課!

但是讀到博士階段,我開始對於理工科的本質有了更深入也更全面的認識,可以說我把理學院該知道的科學知識學習到一定的程度時,就開始想:然後呢?我人生的下一步,我的整個事業生涯應該做甚麼?答案當然就是「科學研究」啦!在已知知識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大自然還未知的部分嘛!

此時我就開始覺得無聊也無力了!因為要探索未知我能主動做的事情極少,多半必須因人成事,學陸上地質的人還能勤跑野外自力救濟找研究資料,我這個海洋博士呢?總不能自己潛水上千公尺去找海底火山吧?我可不是甚麼水行俠?我必須買儀器出海探勘取得資料,沒有海底資料我這個海洋地質博士還研究個X?但是那些資料的取得成本跟買房子一樣貴的!個人掏腰包是絕對買不起的,必須由國家買單!

但我只是個地位很低的台灣大學的土博士,我發現在「科學」領域我根本無法自己找到經費做任何科學研究,最多只能隨波逐流,跟著有勢力的大老或學術單位在夾縫中拾人牙慧撿拾剩餘的資料擠出一點研究成果!我覺得自己活得越來越諂媚卑賤了?唯一可以找到一點尊嚴的就是做類似工學院的技術性工作!

我讀過物理系,所以對於聲納儀器運作的物理原理,與資料處理需要的數學比一般地科背景的圈內人好一點。既然自己無法找到經費進行探勘取得第一手資料,那就四處幫人打工,幫所有圈內人處理聲納技術的各種問題!那就是我在海洋領域能爬到的最高點了!我也真的做到了!歷任國內各大海測公司的聲納技術顧問,學界大計畫也會找我做類似的工作。但在那些「科學家」眼中我就只是「水電工」,他們需要我,但未必尊重我。

還記得我的老師劉家瑄教授曾經對我的作法很有意見,他覺得我「走偏了!」跟我說:「We are scientists, not engineers!」他跟年輕時的我一樣,覺得科學家是比工程師更高尚的工作!但其實我也幫他用聲納技術解決過重大問題,挽救了他一整個航次價值數百萬的探勘資料!但我覺得他的建議有點像是:「何不食肉糜?」如果我有他在學界的地位與影響力,我也樂意輕鬆當個科學家的!但是現實上就是做不到!跟我的能力與意願無關,我也只能找其他更好的生涯發展。

換言之,我博士班畢業之前就有了深刻的醒悟!從我決定不出國念博士開始,我就已經不可能在台灣做個海洋科學家了!最合理的努力方向是轉型為一個不必靠外來資源,可以靠著解決各種問題,甚至無中生有發明出一些東西來求生存的工程師我先是在海洋領域這麼作,變成一個大家都需要的聲納專家,等到我在大學教電腦十多年後,我更徹底轉型為一個軟體工程師了,就可以像現在這樣過活了!

重點在哪裡?科學家的工作是「發現」新的科學事實與原理,其實都需要很多客觀資源,就是必須有錢啦!科學家找錢的唯一方式就是跟國家政府要!就是拿到計畫經費啦!但是我申請過11次國科會計畫只拿到過一次!還只是廠商出錢給我寫軟體,國科會小額補助的產學計畫而已!嚴格講那不算是正規的研究計畫,只是鼓勵我到業界找工作的獎勵金而已!所以我的教授生涯國家計劃總計數目應該是零!但我確實是台灣最厲害的聲納專家!只是血統不對,抱怨抗議也沒用!

但是工程師多半可以自己想辦法無中生有創造價值,直接到業界商場上找到錢,尤其是軟體工程師,原料機器等成本都不必,有電腦就可以開工作研究賺錢了!我當教授時計畫經費沒有比國立大學教授少,都是產學計畫或顧問費,國家不給我錢做研究,業界倒是對我很慷慨!也給了我後來創業的信心!

我和老婆常常自嘲我們公司是在做「沒本錢的買賣!」政府也覺得我們不用成本太好賺,稅率特別高!我辭職創業時是沒有退休金,還背負四百多萬房貸的狀況,就是硬生生的借點貸款吃飯付員工薪水起家寫軟體來賣,這樣居然也行的?重點是我有辦法用無中生有的「發明」創造出市場價值!我沒有後悔當初揮棄工學院的決定,理學院的求學生涯確實很快樂!只是現實所迫我不可能繼續做科學家謀生還獲得尊重而已!但是我現在當然不會再看不起工學院了!

好的工學院學生如果可以創造發明,他們的人生就是主動不受限制的!理學院的科學家呢?那就祝福你可以找到一個好職位好工作讓國家養你了!窩在自家車庫努力是當不成科學家的,工程師就有機會,我就這麼幹了,也成功了!認真想想,我之所以能有足夠創意闖蕩影像辨識領域,可以「發明」好多演算法,應該也跟我在理學院建立的紮實物理與數學基礎有關係,當我學會工學院的技巧(寫程式)之後,我就可以比他們更強大,努力學習總是有代價的!

結論是:科學家持續發現科學新知很重要,工程師持續發明新事物也很重要!我應該很慶幸此生在理工領域都有還不錯的經歷與成就!也建議大家不必太執著於原始的理念興趣,窮則變,變則通,多給自己機會讓人生變得好一點,只有甚麼都不做才是絕對錯誤的選擇!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csonar&aid=18063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