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水電工就不能創新研究嗎?
2014/09/13 11:58:53瀏覽750|回應0|推薦10

橫跨大學教授與業界工程師兩種身分之後,很多有趣的對比經驗與想法慢慢地浮現出來,蠻值得深思的!其實除了教學之外,我覺得在專業方面我的工作內容是完全一樣的!奇怪的是:以前當教授時我做車牌辨識叫做「研究創新」,現在一樣繼續努力寫出能辨識更多車牌的軟體,卻被稱為「科技應用」!

我認為這是約定成俗的僵化思想,可能還牽涉到一些「階級意識」在內!一般認定工程師就是套用已知科技做事的人,教授則必須是研究新知識的人!那麼如果工程師碰到現成方式不能做好,甚至做不到的事情,難道就會坐以待斃嗎?當然不是!連最平凡的水電工都一定會努力變通,想辦法完成工作的!也許他想出的方法,是全世界第一次這麼用,或者該方法他自己以前並不知道,完全是現場想出來的,那算不算是「創新」呢?這種事情天天都在各地發生,算不算是研究呢?該不該給這些人一點額外的掌聲獎勵呢?研究創新的事,難道非博士教授不可嗎?凡夫俗子就一定不行嗎?

同時間,教授們百分之九十九的研究內容與方法都來自前人,他們每天的工作一樣也只是在現有基礎上努力想出一些新方法解決一些問題。甚至很多根本與工程師一樣,就是拿現有科技去套用,像是替外界檢驗食品的大學實驗室,或像我以前服務的成大某研究中心,其實也只是拿儀器去測量海洋環境參數,與工程顧問公司是完全一樣的!但是大學教授嘛,即使做的事與工程師一樣,也會掰出很多「其實不同」的理由,這是教授能否爭取到研究經費的關鍵哦!

我當教授時也是一樣的!任何工作都要強調我是在做研究,而不是做應用!譬如我替某廟宇做管理系統,內容只是業界很尋常的資料庫應用軟體製作,但是計劃書與報告就是要寫得好像與一般業界公司做得不一樣,不然就「形式」不合理了!審查報告的學校也會幫忙圓謊的,因為這些計畫可以美化產學績效。

其實教授也必須訓練一堆學生到業界當工程師,如果自己先到業界找「科技應用」的案子做,順便帶學生實習,有何不可?工程師如果有能力,老闆願意給一些經費時間做「研究」解決實務問題,又有誰會不高興?現實世界本來就沒有甚麼「創新」與「應用」的嚴格界線,應用的工作中其實也在不斷的創新,所謂創新的工作也是需要花一大堆時間學習既有知識,然後設法突破一點點!如果教授研究出來的創新方法實際效益不彰,我覺得還不如水電工的日常工作巧思有意義咧!

回頭看看這些現象,覺得很感慨!其實教授與工程師面對的都是問題解決的過程,當然有問題難度的差異,但是本質上並無明確的界線,我建議大家應該以「解決問題的大小與難度」來評價一個人的價值,而不是以他的身分,甚至學歷!因為以那樣的勢利眼角度去評價人,有時候還真的蠻蠢的!

譬如我目前手下最強的「研究員」,是一位四十多歲的高職學歷工程師,很多時候他比我和老闆(兩個博士)都有用,因為他能解決更難的問題,當然也替公司省很多或賺很多。還好他只是兼職,如果要給全薪老闆就尷尬了,基本上薪資還是與學歷有小關係的,但他應該值得博士級的薪水。

哇!我真的不想這麼戲劇化,帶著幾位後段班大學的學生,加上一個沒大學學歷的「研究人員」,一起開發很多應用軟體,包括縣市甚至國家級的大工程!即使是高科技業,只要務實踏實,專注於既有資源,好好教學,用人唯才,不必迷信博士教授才能作研究、頂大學生才會寫程式,我一樣能將事情做好的!所以,我常寫文章反對大家迷信博士教授萬能,迷信明星學校會有天使般的光環,確實是因為我的親身經歷,不是來自一時興起的偏激思想。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csonar&aid=1718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