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做車牌辨識是被陷害的!
2014/09/06 14:44:03瀏覽1072|回應1|推薦13

話說我做車牌辨識的研究史是這樣的!

緣起是我讀海洋博士時的論文是在研究地形資料的自動化辨識,譬如在地形資料上用程式算出山脊或山谷的軸線等等,有些成果之後才發現這與電機系的影像辨識非常相似。約在2007~2008年間,忽然興起用我知道的一點影像辨識知識玩玩車牌辨識,算是找個題目給學生做畢業專題,之後也在某電信研討會發表了我唯一的一篇車牌辨識論文。

或許因為我有作網站的關係,那篇文章流傳還蠻久的!自那時開始就不時有人找我想做車牌辨識,但是連續兩次都是談談而已,沒開始就結束了!直到去年七月立誠電腦找到我,想要我開發嘉義市的路口監視器車牌辨識系統。

當時我還是學校設計學院的院長,看過監視器拍的照片之後,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做不到」!不是因為當院長太忙,在我認為:能做這種研究比當官好玩很多倍!而且也是因為當院長,發現我們學院的研究計畫少到難看,所以任何產學合作的機會我都不想放過的!但是我之前研究的辨識程序,面對這種解析度的照片應該是無能為力的!

原本已經要婉拒了,但是忽然想起看過院內某系主任的資料,他的博士論文就是做影像辨識的!於是請他過來一起研究,重點就是如果他可以有辦法解決字元沾連的問題,我就敢接了!他看過照片後,當著廠商的面,毫不猶豫地說沒問題,講了幾個我也不是很熟悉的空間濾波函數名詞,還加強語氣說這種解析度很OK的啦!順便吹牛說車牌辨識對於「他們研究室」(他讀博士的那個國立科大研究室)來說是很簡單的CASE云云!

我當然非常高興,也因為他的保證,欣然答應電腦公司,我們會做這項研究,連產學合作計畫的內容時程都談妥了!但是從這時開始,雖然依舊每周都會與他一起參加幾次學校會議,但總是找不到他來討論如何開工的事情?他說的濾波方法終於給我時,我一看與我書上能找到的也一樣!這樣與他捉迷藏大約一個月後,我才確定:他根本就不想做,或者說不會做,當時只是隨便說說的!

那我怎麼辦?院長無戲言,合約都要簽了,想回頭對廠商說「不」都太晚了,我臉皮不夠厚,拉不下這個臉嘛!只能自己一個人硬上了,原本講好的協同主持人也不掛他(這位系主任)了,沒對他直接開罵算我修養不錯了!還好,最終我真的將系統研發出來了,甚至因此有了轉到業界發展的好機會。此時再回想此事,真的有點哭笑不得!不知道該感謝他?還是痛罵他?

其實他只不過是我們學術界大多數教授心態的一個縮影,如果是「玩假的」,那絕對很有興趣!譬如作國科會(現稱科技部)計畫,做完之後能寫篇SCI就好,至於研究有沒有成功?能不能實用?都沒關係的。但是遇到真正必須有具體成果的產學合作案,那就「壓力太大」、「我最近很忙」了!唉,難道台灣的教授真的都只剩一張嘴了嗎?

所以啦!我開始認真做車牌辨識真的是被人陷害的!被一個「應該」比我更會做車牌辨識的影像辨識博士害的。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csonar&aid=17002094

 回應文章

wonghc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9/07 13:22

1.科技部計畫的個人資料中,有學術著作,也有專利技轉的表格,所以不是沒有考慮到技術成就的貢獻,不過,依照我閱讀計畫書和主持人資料的經驗,很多專利都是為專利而專利,毫無技轉的潛力。

2.我的社區有一千多個停車位,每天進出車子很多,所以您所談到的車號辨識可能很好用,可以降低保全人員的負擔。請教現在有哪些代理廠商上市?謝謝!

鄉下老師(yccsonar) 於 2014-09-07 16:13 回覆:

據我了解目前台灣有多家公司號稱可以做到你說的停車場需求,而且價錢壓得頗低的!之前有家公司與我聯繫做類似的東西時,他們說從大陸買的辨識核心軟體價格不高於十萬元,如果我寫的辨識核心賣超過這個價格就沒市場了!

我們做的路口監視器辨識難度當然高很多,我們確實有想過,卻還沒真的做過停車場的案子,理論上當然沒問題,但是或許一時間還搶不過那些「其他」公司吧?業務是老闆在找的!我的說法是一定可以做,但是第一兩個案子會花多一點時間,需要現場實測建立固定型態的軟體。如果有監視器錄影黨,給我兩個禮拜就可以搞定辨識核心,周邊再兩個禮拜,約一個月可以研發完成。

沒想到老闆先找到的是比路口監視器其實更難的,手拍的機車車牌辨識!往好處想,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讓我將原本的技術缺口,藉這這個案子補齊,之後真的就甚麼車牌辨識案都可以大聲說會了!

鄉下老師(yccsonar) 於 2014-09-07 16:52 回覆:
在我當教授時,爭取產學績效也不過就是爭取評鑑成績、升等與加薪的手段,當然不會很踏實地做。我認為科技部如果真的有意鼓勵產學合作,就不要用補助或專利認定的方式了!等到某個案子真的上市,產生產值的時候再事後評審頒獎鼓勵即可,像是金像獎或金馬獎吧?看起來是錦上添花,但只有這樣才會真的落實,目前的加碼補助或技轉金或專利都是讓不肖廠商與教授A錢的管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