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低薪策略的危機
2014/08/16 06:27:55瀏覽993|回應1|推薦19

很多的統計數字已經揭露台灣的整體經濟是在成長的,總收入增加,但一般員工的薪水卻沒有增加。顯然老闆拿得多,員工拿得少,所以消費市場也M型化,貧富差距拉大。看來低薪策略顯然是台灣很多老闆認為的高招,降低成本、增加獲利就是靠此必殺技了!

我不是經濟學家不敢妄言議論整體經濟的問題,只是最近在向老闆爭取我的員工待遇時,不僅站在員工的立場想,也會替公司的未來發展想,開始有了很多的省思,希望老闆可以慎重考慮低薪策略的風險。即使公司有財務壓力,還沒真的賺錢,但是該給的薪資不給,可能未來賺錢的機會,以及眼下訓練員工生產力的無形投資也都一起賠掉了!

業界公司與軍公教國營企業最大的差異是:人力是可以流動的!台灣或亞裔國家或許比較保守,不太常換工作。但是我認為形勢比人強,一旦商人發現高薪挖角有利於經營,一旦員工發現一樣的工作別家薪水待遇比較好,而且眼下日子確實難過時,一定會跳槽的!

我確實是因為剛剛投入業界,建立一個新的軟體開發部門,收入還不穩定前不敢貿然請太多全職員工,所以用了很多Part Time的學生幫忙業務,老闆似乎因為太忙或者便宜行事的心態,對於這些PT人力的待遇總是試圖壓低,或根本「忘記」應該給錢!我知道對於很多經營者來說「錢就是命,命就是狗屎」,省錢是非常重要的準則。但仔細想想我面對的狀況,低薪策略讓我越想越恐怖!

我帶著學生處理業界的軟體開發案,因為是學生嘛!他們感念師恩或基於禮貌,只要是我交代的事,即使沒錢都會積極的做!隨著工程變大,他們的技術成長,我漸漸依賴他們完成大部分,甚至全程的工作。毫無疑問的,一兩年後他們畢業時,就會知道我製作各種專案的技術內容及工作流程。這些都是我和公司所有人辛勤研發努力的成果,但又很難區隔辨識為某種「專利」,寫程式嘛!會寫就是會寫,我也沒發明一種本公司獨有的程式語言,即使有!他們將一樣的概念改用其他語言寫出來,我也很難說他們是抄襲!

總之,兩年之後他們會知道我大部分的專業know how,技術成熟度也與我差不多!但本公司的低薪策略卻很可能「逼使」他們不得不到別家公司上班,然後拿我教他們多年的技術回頭與我的公司競爭。我礙於公司的低薪策略只能繼續帶著菜鳥學弟妹上工與他們對抗,屆時老的老小的小,我未必可以贏過「自己培養出來」的青壯年學生軍團,真是情何以堪啊!

所以說「逼使」是因為他們究竟是技術還在成長期的年輕人,如果可以進到我的公司,跟在老師我的身邊,多罩著他們幾年,他們基本上都願意的!但是如果面對一萬以上的月薪差距就很難講了!那可是攸關他們一生幸福的事情,待遇好三十歲之前就可以結婚置產,不好的話可能到四十歲還是只能養自己。要是他們想去別家高薪的公司,來問我的意見,我也只能含淚相送,祝他們幸福。畢竟我也是為了家計努力求高薪的人,沒立場要他們犧牲自己來成就我的事業。

所以我跟老闆說:現在「我教他們,你給薪水」兩者都是投資公司的未來!如果熟練工程師養成了可以繼續待在公司,待遇合理他們會替公司賺錢20年或更久,賺到我都退休了,公司還繼續有人可以用!(我的老闆才三十多歲)

反之,現在摳工讀金,之後又摳薪水,那我這些教導的成果就是直接送給別家公司,回頭用來爭搶同樣的業務,就是搶我們未來的錢啦!好的人才是武器,給自己用,是打勝仗的利器,給敵人用呢?等於自殺!如果低薪策略是公司不變的方向,學生終究會變成別家公司的員工,當然現在最好就不要教這些學生做事了!當然,眼下的錢也立即賺不到了!

這種尷尬兩難的境界我希望老闆能充分理解預見,低薪策略對於技術人才的培養與留用是完全無解的死敵!要走向開發設計的業務,不可能像加油站或其他服務業一樣,藉著壓員工低薪資得到任何好處的!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csonar&aid=16222313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5 04:37 【udn】 購買前先比價!軟體 一年 企業 產品比價

 回應文章

方正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8/17 10:47

軟體公司要成長,得先找到第一頭金牛級的產品,讓它產生源源不斷的現金流,接著才有能力替員工畫大餅。老師已經有很好的起點,有一群人願意共同開發,接下來應該是選定方向投入,無論是垂直領域產品或泛用型套裝軟體。

雖然軟體技術很好,可以開發多種類的解決方案,老闆也認為什麼都可以接,但這是最典型會失敗的軟體公司。除非有很好的富爸爸撐著,但富爸爸之所以會成為富爸爸,他們對賺錢的執念更深。

車牌辨識系統可以推廣給誰用?相同技術可以用在哪兒?公私立停車場可以嗎?影像辦識可以更進一步用在其他領域嗎?車牌辨識可以變成app用在行車記錄器嗎?以上建議給老師參考。

有些好產品是市場需求驅動,有些好產品是因產品創造新市場。軟體公司最容易開也最容易倒,但我相信所有軟體公司在邁向成功那一刻,都不瞭解自己選擇時代表的意義。


鄉下老師(yccsonar) 於 2014-08-17 21:21 回覆:

我們大致有想到,但需要和老闆逐步建立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