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爭錢的路越走越窄,爭成就的路越來越寬
2017/12/24 04:46:38瀏覽1390|回應0|推薦8

大概是去年中,我的公司在車牌辨識產品開始受到肯定,剛開始有點知名度與銷路時,卻同時做出了重大的決定,我們不仿效多數公司會做的事情,就是開始布局設法用這個優勢技術賺到更多的錢,反而是大幅縮小業務範圍。不但以前會做的各種非影像辨識專案都不做了,連剛剛獲得重視的車牌辨識技術也退居二線,不再做完整的車牌辨識「系統」,只做車牌辨識「軟體」!

一般台灣公司的思維是:核心技術很難得,如果取得具有廣大商機的核心技術,不論技術是來自自行研發或向外採購,當然都是儘快鋪好能讓終端客戶買單的最後一哩路!包裝產品加速推銷,一旦產品熱銷,幾千萬甚至上億的金流就湧進公司了!所以好的業務薪水會高過研發人員,產品組裝能力條件好,行銷管道暢通的大公司可以這樣快速賺大錢,小公司就很難!

商場上真正的大錢當然還是來自廣大的客戶,一個高技術的車牌辨識核心,要研發好幾年,投入至少幾百萬成本,但是以台灣的商業環境,你能直接賣出的價錢還是幾百萬而已。兩年前某股票上市公司曾經想買我的完整車牌辨識核心技術,我開價八百萬,他們就嫌貴作罷了!

我知道他們如果買了,一定是要規畫上億的產品推廣計畫賺回來的!美國公司也許真的會買,台灣公司就一定不會買!他們認為軟體是「無本的」,賣那麼貴,敲詐啊?台灣土產的,能有多好啊?要買也買國際知名的大公司研發的。他們嫌貴沒買,但即使他們買了,我也實質獲利不多的,好不容易養大的金雞母也沒了!

在公司研發與掙扎過程中確實有兩三位夥伴公司,以類似合作研發的方式,取得了我較早的車牌辨識版本,也立即積極整合產品努力行銷,比我今年初才開賣的公司自有產品更早就開賣了!因為沒有建立好銷售監察機制,這些產品賣了多少?我應得多少分享利潤都沒談好,所以我陷於一個尷尬的境地,其實對方也是!無法建立互信的機制,他們賣的產品也不會得到我的維護或升級服務。

好聚好散的解套方式就是我收一筆小錢算是賣斷舊版本,以後他們可以合法任意複製舊版販售,再也與我無關!如果嫌東西太舊不好用時,就來買我的有完善軟體保護機制的新產品吧!即使如此,還是有小氣的廠商舉棋不定,支付遠低於開發成本的小錢,就可以獲得無限授權都還嫌貴,這就是台灣廠商的心態!錢當然是要賺的,軟體成本呢?最好完全免錢。

我跟台灣多數廠商的想法不一樣!我壓根就不想賺他們心目中鎖定的大錢!第一我的興趣專長不在硬體整合與行銷,第二我知道要賺到大錢,即使我不必再支付研發成本,組裝產品的材料薪資與建立行銷管道還是要花很多錢,我不想去借(或稱集資)幾百萬來賺未來的幾千萬!第三錢多的地方搶錢的人也多,照台灣廠商的玩法一定會變成一群狼搶一隻羊,一人一口通通有吃沒有飽!我不善爭奪,連那一口肉都搶不到的。

這就是我說的:爭錢之路會越走越窄!依據我粗淺的商業判斷,至少在台灣的商業文化必定會讓大家都走到這種窘境。即使你是這個搶錢風潮中勝出的大公司,等到軟體技術核心過時,有新功能或更高品質出現的時候,下一場戰爭還有沒有你的機會呢?那是完全另一件事情!所以越熱門的商品賺錢快,淘汰也快,很多手機或電腦品牌起起伏伏就是這樣。但是這些活動背後「賺小錢」作研發與代工的公司反而穩定長存!

在台灣做代工,被一般民眾批評是血汗工廠就算了,還必須有龐大資本與官商人脈,這當然與我無關!所以我最理性的選擇就是希望變成能持續做研發的小公司。但這裡是台灣,不是矽谷,此地短視近利的商業文化是很難讓這種公司存活的!因為很少公司願意為了單純技術核心研發付錢,所以我還是必須賣自有產品來賺到生活費,很像打工賺學費的大學生吧?

但是因為我已經有車牌辨識的技術,也就是一把能殺牛的大刀,如果有人來找我殺雞宰羊辦桌,我當然可以用這柄牛刀來殺雞,就是承接很多較為單純的影像辨識客製化專案。這也是我的公司前兩年的主要收入,付「小錢」如十幾二十萬的尺度,來取得一些研發成果,台灣的部分廠商就還可以接受,我也因此能活到現在!

我的潛力是:如果真有高價值複雜的影像辨識核心要開發時,我也早做好準備。那些搶短線賺到大錢的公司,因為自身研發團隊技術還不夠先進,無法做到的事情,我反而都可以做!這才是一個教授老闆在業界應有的合理角色嘛!更何況影像辨識的需求一定會多到爆,我根本是間絕對餓不死倒不了的未來公司!

我應該不會像那些大公司賺到嚇死人的大錢,但是我很確定我一定可以繼續存活,路也會越走越寬!需要我服務的機會越來越多,未來一定是我選擇工作,不必無奈的接受環境壓迫追逐,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這才是我心目中的事業成功!自主與自在並不是用錢多錢少來算的!

寫到這裡,我必須強調:我都在做生意了!絕對沒有反商情結,那些台灣大小公司在做的搶錢生意也是市場上必須做的工作,價值不會比我做的事情低!但是我認為他們做錯了一件事,所以台灣沒有矽谷。即使有南港與高雄軟體園區,目前他們也發展得不如矽谷,原因與台灣人才的能力良莠無關,而是台灣的廠商太吝於肯定研發軟體的價值,只要這個環節觀念改變,我相信台灣資訊業的風貌就會改觀。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csonar&aid=109659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