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06 04:16:17瀏覽4706|回應11|推薦82 | |
不知不覺,義大利文課已上完一半。 決定報名之後,P先生就像初送小孩入學的家長,擔心我是唯一東方面孔,遭到同學排擠。每天下課他都不忘關切,「今天有沒有被欺負?」 欺負是言重了,不過起初大家互相詢問來自何方時,確實會有一點心酸。隔壁班的四個同學,三個來自波蘭,一個來自挪威,聽到這些熟悉的歐洲國名,同學反射動作便是點頭表示理解,或補充自己曾經造訪。 聽到我口裡蹦出台灣這個陌生名詞,則通常會愣個兩秒,唯一能擠出的即興回應是「啊,有點遠喔」。有些人則直言不知道台灣在哪裡,我還得比手畫腳說明地理位置,描述我們是個美麗的島國。 我用的明明是英文名字"NOVIA",發音再簡單不過,但他們似乎總想像我的名字應該是什麼饒舌怪音,每次唸都缺乏信心,再三確認發音是否準確。 其實不能怪他們,相對地,他們對我來說也一樣陌生,是我第一次認識的東歐、挪威朋友。我不習慣把斯洛伐克同學茱莉亞念成原文「優利亞」,且花了一番功夫,才記住「卡斯米洛」這個名字,至於他名字「卡滋卡滋」的波蘭文念法,到現在班上除了另一個波蘭人,沒人記得。 但我也發現在各自迥異的背景中,有許多奇妙巧合。例如我、茱莉亞、挪威女生,三個恰好都是記者。東歐國家的政治、歷史,亦有若干跟台灣同病相憐之處。 某次老師問大家會說哪些語言,波蘭同學丹尼爾提到俄語,老師大表讚許,他卻不以為然地說「那是因為以前波蘭被俄羅斯佔領,學校強迫教的。」 某次練習用「過去式」造句,談自己國家的改變。茱莉亞立刻說,斯洛伐克過去是共產主義,現在是資本主義。我則說,過去台灣曾是聯合國會員,現在無法參加。Somehow,我覺得同樣長期處在強鄰俄國威脅下的東歐人,甚至曾被赤化者,更能Sympathise台灣的處境。 今天中午使館提早舉辦慶祝中秋節活動,下午我帶了一袋春捲、一個月餅去課堂,休息時同學們就在庭院共享。我本擔心大家不敢吃,沒想到大受歡迎,一時之間我成了班上風雲人物,所有人都圍著我問問題,好奇為何月餅有這麼個浪漫的名字,中秋節是幹嘛的? 「NOVIA!NOVIA!我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隔壁班的波蘭神父說「請問...下次什麼時候還會有這種FESTA(英文FEAST之意)?」 圖:雖然在義大利買不到月餅,他們的DOLCI(甜點)也是種類超多又可口!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