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幻化成鷹.....錐麓古道記行
2014/12/16 15:36:00瀏覽578|回應0|推薦3

 

幻化成鷹…..錐麓古道記行

 

 

    20119月全臺灣都在為一個人籌錢, 那個人名叫魏德聖。因為拍攝賽德克巴萊一片, 資金短缺, 用盡各種方法, 拍了14千個鏡頭、2千盒底片、拷貝共358支,加上後期製作,耗費資金達七億。但, 他的真誠和熱情感動所有有溫情的台灣人, 用行動進入電影院支持魏導。當時流行的一句話是:買票支持賽德克巴萊, 台灣電影才有未來。

 

    該片是描述1930年賽德克族原住民為反抗日本人欺壓, 而群起反抗壯烈犧牲的霧社事件,也是我們從小教科書上熟讀歷史的重要考題。

 

   但早在1895年清朝廷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給日本後,1920年間,台灣原住民已先後發動150餘次武裝抗日行動, 其中以1914年的太魯閣征伐戰最為慘烈。日軍率領軍警及工人兩萬餘人兵分二路夾擊立霧山上97社、1600多户,約9600人的太魯閣東賽德克族,此戰役長達74天, 太魯閣族終不敵大炮槍彈而投降。日本殖民政府為了便於管理高山原住民, 強徵身強力壯的原民勇士開闢了一條西起南投埔里, 東至太魯閣的合歡越嶺古道, 也就是所謂的理蕃道路, 而錐麓古道便是其一。在長達五百公尺的峭壁懸岸, 無法雙人併行的寛度中,勇士們吊掛在堅硬的大理岩上, 或用火藥或一刀一斧的鑿刻出這條小徑, 以便軍隊通行或載運槍炮, 當時的無奈和複雜情緒, 讓現代的我們無法想像當時修築這條道路是如何的艱苦難行。

 

    201411月我在試著了解錐麓古道行程時, 找到了這些另人省思的人文地理資料, 而這些資料也讓我在長達六個小時的行程裡, 行走在巨石遍佈的山谷中, 穿梭在六七百公尺深的斷崖峭壁, 對照著當時的時空背景,  而對自己所生長的這塊土地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體會。

 

    1868 年日本改革派成立,結束長達七百年的幕府統治, 明治維新從此開始, 而被宣告失去軍權的武士浪人自成一般勢力, 成了日本明治政府不穩定的亂源。當時的台灣被清朝廷視為「化外之地, 化外之民」,而接下來又陸續發生了琉球鄉民和日本船家漂流遇難事件,清朝廷不願出面解決, 日本政府考慮到出兵可以解決舊武士對內政的不滿, 故出征臺灣, 引發了石門戰役, 也就是後來的「牡丹社 事件」。也開啟了日本和台灣長達半世紀的恩怨情仇。

 

    當時的日本政府是不想讓這些滿懷忿恨不平的武士浪人留在國內,而發動戰爭, 這讓我想到, 1946年國民政府軍退守台灣時的軍人們。

 

    1956年台灣省中部横貫公路開工, 此工程動員約一萬多名退伍的榮民。中橫公路也就是日制時期的合歡越嶺古道, 當時修築道路的經費是由美方提供, 人力則以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後簡稱輔導會)所輔導之退除役官兵為主。整個工程費時三年九個月十八天,花費約四億三千萬元新臺幣。當時修築中部橫貫公路除了國防需要, 增進經濟效益外,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安置並輔導退役官兵就業或是成家。201210月赴清境旅遊時, 巧遇清境火把節, 這也是中橫公路1960年完工後第52, 當時參與工程定居清境的官兵 , 大多是雲南滇湎邊境撤退來台的國軍, 但仍不忘當時家鄉過年的傳統文化, 故訂每年十月大家熱鬧過節, 舉火把象徵除穢求吉, 薪火相傳的意義。

 

    那是一段很難忘的記憶, 各色族群不同的文化, 穿著和飲食, 但也為族群融合, 台灣特有的包容力深深的感動著。 為了這次火把節, 有很多從平地特地搭車來清境過年的族人, 穿著當地特有的服飾, 進入會場時還要敲鑼打鼓, 踩著特殊的步伐, 完全就是很歡樂的氣份。會場中有原住民的烤乳豬, 傣族豬肉米線, 雲南米線, 泰式牛肉丸, 在竹炭煙霧嬝繞中, 我彷彿看到林慶台飾演的莫那蹲坐在石板屋前, 吸著水煙, 傾聽著操著外省口音的老兵, 或而微笑或若有所思的看著眼前的一切。

 

 

    我們越過了錐麓大斷崖後在斷崖駐在所前休息, 那是一個平坦的台地, 四周森林茂鬱, 當初設立駐在所只有三名警察看守, 但卻是合歡越嶺古道必經的道路, 經過時間和大自然的侵襲, 只剩幾片地基和石碑在荒湮漫草之間, 我們在樹木做成的桌椅前休息, 望著前方高聳直切的峭礕, 兩旁的樹蔭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點點的光芒, 想著這一切的歷史情仇, 就讓它幻化成鷹, 翱翔在這碧藍無雲的天空中吧。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ngmama52&aid=19678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