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貓兒提及與姊妹們,在首都豫園上海湯包館的聚餐,
其實每當貓兒聽說~台北又有新江浙(或上海)餐館開幕時,
總會有刻意一訪的念頭,然而除工作忙碌外,往往乘興而去,
品嚐了店家強調主廚師承某某名庖,又待過若干名店,還有
(最常被提及)受到哪些名流/藝人喜歡的傳統滬江美食,
卻往往傻眼而返,當貓兒偶爾嘴饞之際,期待嚐頓手藝道地,
氣氛尚佳的江浙小食,通常遠看八支腳,終究僅是乾褊念頭.
去年初秋,就有愛吃江浙佳餚的友人邀約貓兒,至豫園嚐鮮,
而從飯店的新聞稿裡,貓兒也得知:業者用手工雕刻的石材,
讓漢白玉噴水池,精雕細琢的獅子&女神,融入華麗元素,
整體建築物風格,令貓兒幾次經過時,總是會不免多瞧幾眼,
而餐點方面,超愛吃肉,已身先士卒當了幾回白老鼠的貓友,
則給予不錯的評價(他平日頂多講:可吃),雖說貓兒一開始,
還覺得是烤方燜肉,幫他分泌過量的恩多酚,以致有此一褒.
雖說地道的江南肴饌,饕家總喜歡推荐:還不如去滬杭品嚐,
但對以本地為主要生活圈的眾食友,在自家市內喫喫喝喝,
總歸方便得緊,好些年前,知名的上海館新吉士在三越開幕,
其中不少本幫佳餚,可好生吸引貓友,不過當結束營業許久,
在貓友記憶裡,最活跳生猛的:僅賸下外婆紅燒肉(另可
加入冬筍&圈子)近年來他雖也嚐試其他餐館,但差強人意,
以老抽加冰糖慢煨,乾燒收汁的火候,可讓山寨版模仿不來.
不再想吃形似神散上海菜的貓友,向貓兒推荐豫園,更何況,
食府既然有此豪氣,直接拿江南名園為餐館名稱,想必業者
對他家菜色水平深具信心(貓兒又os到~只是生拉硬拽,
然則華實不怎麼相稱處:前有來來隨園,後有六福皇宮留園)
前週六,貓兒約了明璟與華萱等友人,初訪豫園上海湯包館,
餐廳裝潢典雅清樸,彷明的桌椅古色古香,飾少許字畫點綴,
環境雖說不上幽雅無譁,但來客輕聲細語,頗適合良朋小酌.
在水準不差的4碟盆頭小菜(尖椒鑲肉,陳醋蜇頭,雙冬烤麩,
發財蠶豆)之後,清浥爽利的豆苗河蝦仁,上海湯包&蔥油餅,
依序登場,待過醉月樓的點心主廚徐師傅,讓小點有滋有味,
皮酥潤肉醲腴的'大餅捲牛肉'尤為雋品,佐以輕芡的酸辣湯,
(放一會兒後)芡猶薄而不瀉,讓自詡'上海美食老舉'的貓友
咂舌稱是,隨後培根高麗菜&砂鍋菜飯皆甚普,而壓桌菜
則為油重不膩,魚肉滑嫩的巴蜀水煮魚片,頗有川幫菜精蘊.
坊間對海派川菜討論相當多,而清同光以降,上海輦幅雲集,
菜幫與商幫讓海派文化,逐漸由藝術/文學/戲曲影響到
飲食圈內,在出自於弄堂的本幫菜之外,徽京蘇甬川湘粵揚,
各方菜系爭鳴,改良自水煮牛肉(有一說:原屬自貢鹽幫菜)
的這道水煮魚片,近年來可是相當夯哩;再次翻開豫園菜單,
除了有蘇錫寧紹等海派江浙佳餚(如肴蹄,醬鴨,宋嫂魚羹),
也羅列著五更腸旺,剁椒魚頭,蝦鬆與宮保雞丁等外幫美味.
由於三個女生的胃口都不大,此回貓兒並沒點~豫園簡主廚,
習自新吉士"外婆肉"的本幫紅燒肉,特地趕來嚐此味的貓友,
心酸之餘,不免邊吃餅,邊展開說教:"今朝儂到海派菜館,
只怕菜色選擇猶勝十里洋場時,當年租界猶太富商哈同,
老婆想吃燒餅夾青醬肉,還得從北平東城寶華齋訂好貨,
再用輪船運抵上海,現訪海派風的館子不論大餅捲牛肉,
麻醬燒餅夾醬肉,儂都嚐得到(吃完或還唸一聲弗來事格)",
或如貓友所嘆:能有間豫園上海湯包館,已經讓饕友堪慰了.
後記:在台北吃上海料理,不管是本幫菜館,海派菜館,甚或弄堂菜or公館菜,其間分際,或已日益模糊,就餐飲業者的角度,能夠讓各界消費者,皆能夠如魚得水嚐其所哉,應該是最大的利基吧?! 於是菜色安排,自然希望在可能的範圍之內,務求能面面俱到,兼顧上海傳統料理&迎合當潮的創意噱頭,當然,基本款的各地區'國民菜餚',也儘量不能少.
雖說豫園的菜色不算特多,但也該有的也不少(只消別像討厭的貓友,總是要以海派文人化的味覺感官論之立基點:老愛找一些裙邊燜火腿,禿肺,清蒸鰣魚,炒蟹黃油什麼的),價格,味道與吃頭也還合格. 就貓兒身旁的親朋好友來說~長輩熟悉的經典老菜,廚房別走味太多(祖籍上海的貓友Amy說~她好婆認為:豫園的火胴雞湯&蝦爆鱔不錯吃),亦有討喜年輕一代的菜餚(Amy那念國中的兒子,就超級愛豫園的芙蓉炒蝦蟹&尖椒菲力丁),就皆大歡喜囉.
至於貓兒嘛,從第一飯店的上海甯記到熊味小館,當陸續走入歷史後(主推排翅套餐的陶陶餐廳亦不如預期),能在南京東路(二~三段)商區週邊,有個安靜清雅的上海館子一角,坐著悠哉地品嚐(只要味道還過得去的)一碗煨麵,佐兩碟盆頭小菜,以海派文學穿梭洞看世事,追懷洋場才子,撫憶鴛鴦蝴蝶的幾分歡喜幾分憂,就逸興遄飛,喜溢眉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