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28 09:56:51瀏覽1736|回應15|推薦13 | |
馬英九上任後,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一路走來,依法興利除弊,極力化解藍綠,建立清廉政治,改革內部黨務。越是愛惜自己的羽毛、面面俱到,越是經常弄得內外交迫、民調下滑。民調下滑速度之快,儘管是和外界溝通,和被惡質政黨操弄有關(馬英九並無大的、結構性失誤,正常情況下民調不應該滑落這麼快的)外。和他過於清高的個性、對未來和藍綠曖昧的態度、猶豫不決的決斷能力有沒有關係?他想幹什麼、是否知道自己能幹什麼和在幹什麼嗎? 首先是臺灣未來方向定位。因為誰都知道,「不統、不獨、不武」只能夠是階段性的目標,不可能永遠這樣。不但對岸不允許這樣,臺灣內部也不允許你這樣。即使藍營允許這樣,一旦綠營掌權,即便你辛苦經營,將來也會完全變個樣。這個定位看似討好了藍綠雙方,但也容易讓藍綠雙方都很失望,都很模糊。藍營民眾因為綠營臺上、台下都是明確地推行台獨(至少宣傳上是這樣),而國民黨執政,本希望有所改變,至少能夠在這方面能夠給予臺灣一個長期穩定發展的願景,因為臺灣的投資環境,最主要的不是其他的任何問題,而是兩岸會不會發生戰爭;無論馬英九骨子裡想干什麼,哪怕是比綠營還想更有效、更急迫地台獨,但是綠營都不會放心馬英九,都要假設馬英九會要賣臺,會逐漸實行「漸統」,所以只有自己掌權之後才放心,或者以此為理由,操作族群,作為自己快速拿回政權的優先策略。這就決定了,無論馬英九改革得多有成效、人品無可挑剔都改變不了這種初衷。馬英九不要低估了臺灣未來的定位,即使你不能像李登輝、陳水扁、甚至蔣經國那樣明確自己的政治理想,凸顯個人的臺灣定位(個人和國家目標有時是可以分離的),那麼,至少自己應該知道自己最終要干什麼。如果可能,最好公開自己的政治取向,比如發表這樣的講話:作為我個人,我希望在絕對、和永遠不改變臺灣民眾生活方式的前提下的兩岸終極統一,(你也可以選擇其他的政治取向)但是我任內,我認為不獨、不統、不武最適合臺灣的現狀,因為現在無論統獨我們的本錢都不夠,我的任上,無論是一任和連任,主要的是完善和提升臺灣的民主政治品質,發展經濟、提升實力,為將來的後人和全民的選擇,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這樣反而可以打消藍綠雙方的狐疑,凝聚更多的共識,因為無論怎麼樣,政黨輪替,民進黨都還有機會,她們即使實行台獨也需要更強的經濟實力。 其次,馬英九是想連任實現自己的政治藍圖,還是希望在自己第一任上,就完成自己理想中的各種改革?是否知道這些改革需要付出多少代價?對此馬英九首先要對臺灣現有的政治和經濟基礎有個全面、正確的判斷。臺灣政治和政黨體制都是被利益和特權長期慣壞了的,如果改革的力度太大、太快,沒有民眾的理解和支持,不但改革的阻力大,而且還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快速提升。更重要的是,在臺灣現在選舉的環境和生態下,改革不但不能大量獲取選票,還會流失選票。如果,兩任時間內才能夠完成的改革,一定要在短暫時間內完成的話,就有可能會在第一任的最基本的改善民生的目標都難以達到情況下,就失去了政權,更多的改革也就無從說起。所以改革要有層次、有步驟、有疏導,要結合選舉和內外的觀感和被改革著的承受能力。其次要對自己的能力、團隊的配合、政黨、民意支持要有足夠的瞭解,要知道自己力量的源泉。改革,需要多方面的溝通,讓被改革著,認為自己失去一些利益是值得的,讓改革的獲益者清楚,改革之後會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好處等等,沒有這些細膩的工作,被改革的會極力抵制,改革潛在受益者也不會全力支持。 再次,馬英九無論改革還是推行對民眾有利的經濟政策,要知道自己最大的力量源泉是什麼。按照臺灣現今的政治生態,和民進黨的操作手法,馬英九最大的力量源泉不是一下子就要獲得全民的支持,那可以作為一個中、長期目標。你溝通的對象和重點不是民進黨,而是所有民眾,特別是支持你的那部份民眾。因為如果畏首畏尾、狐疑不決,好政策讓民眾不能夠儘快得到實惠,自己也會對這些政策的功能失去信心。以兩岸政策為例,你無論如何和民進黨溝通,她們都會反對的,對民眾越有利,她們越要反對,因為他們不希望讓國民黨的執政迅速有了成效。那種希望讓絕大多數民眾瞭解之後再簽訂和實行的想法,恐怕很多政策不會等到民眾完全瞭解,你的任期就已經過了。歷朝歷代,包括WTO民眾具體瞭解的有多少?好的政策,即使有反對意見也要推行,除非自己對這些政策的好處也有懷疑。否則,就應該有背水一戰的決心,讓民眾迅速得到實惠。對黑心政客的攪擾和惡質問政方式,要敢於和善於將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民眾的溝通和政策推行實施的先後順序和技巧上,需要運用更多智慧-----長線利益和短線顯效相結合;全面推行和局部試點相結合;政策宣導和實際運作相結合,比如拿出南部一個縣市的特色農產品,在減少中間環節的情況下,由中央部會主導,直銷大陸等等。, 最後,化解藍綠、不是講講台語,經常 下鄉長住就可以辦到的(瞭解民情還不如把各地的村長召集到一起座談效率高)。是要分析藍綠形成的原因,和要分清是誰在操弄和怎樣操弄成藍綠族群的。因為臺灣藍綠不像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民主派別一樣,是一種政治理念或者是非的分野,而是一種被族群、政治、文化、宗教化的怪胎。如,都是一樣的膚色和民族,卻要分本土和外省之類的次等公民來。本土人貪污、犯罪都還可以被看做愛臺,外省人為臺灣極力打拼,很輕易就被操弄成賣臺。馬英九自己手中的行政資源就是給你教化、宣導、分化和彌合藍綠的利器,善於利用行政資源,用「中華民國」,而非「臺灣人」來凝聚共識。只有人人都承認自己是中華民國公民,才可以逐漸打消惡質政客操弄本土和外省的空間,只有把原住民奉為本土,她們才不能認為自己比別人高人一等。這之中,中華文化才是最有效統合、潤滑劑。藍綠和解不是扛起228之類的原罪就可以做到的,需要一個長期的、系統的、有計畫的教化和宣導的過程。 馬英九和馬政府的能力民眾選擇了他,就應該給予足夠的信任。這裡不是對其執政進行診斷,而是一種探討性的思考方向。因為想幹什麼是目標,能幹什麼、在幹什麼是過程,幹得怎麼樣是結果,是要用現實來檢驗的。目標,民眾不一定都知道,但他自己必須清楚;過程在在野黨如此監督下,不但要高效還需要技巧,結果則決定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能否贏得更長的任期。民眾如果督促和合力讓其達到他理想的目標,大家受其利,如果給予太多羈絆,則會在空轉和混亂中消耗掉他的任期。 畢殿龍 也以ECFA政策的推廣實施為例設計個民調 民進黨先是以ECFA是出賣臺灣主權或者說是衝擊臺灣傳統工業和農業藉口,通過各種場合打擊和唱衰馬政府,當馬政府質問他們哪一個政策賣臺以及要和氣開展辯論時,又推說不瞭解具體內容,要政府解釋給民眾聽,并給馬政府簽訂ECFA設置了幾個無理的和不可能的前提條件。馬政府吸取美牛溝通不暢的教訓,要求ECFA的簽訂不但要過程透明,更要在多數人瞭解和同意的情況下,再準備簽署。下面就此設計一些調查題目,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在下面回覆,也可以點開鏈接如果民進黨一直反對ECFA,馬政府還簽不簽? 去城市裏面投票參與,無需加入城市即可投票,投票不顯示ID 1、民進黨真的不瞭解ECFA,如果他們瞭解這項政策不危及臺灣主權而且對臺灣有利民進黨會支持的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