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1/17 22:06:24瀏覽1117|回應0|推薦18 | |
親子天下這期有篇文章,算有意思的一篇。 這是李坤珊博士寫的,伊利諾大學幼兒教育博士,除了所學專業外又有一兒一女,可謂理論實戰經驗兼具的作者。 依照學理而言,三歲的孩子和母親的關係被發展學專家形容是「像戀人一般」的關係,也說明被廣泛引用的分離焦慮或分離痛苦,是一種情感的剝奪和分離,就算智力慢慢成熟,但情緒處理上還是青澀。 內文有個重點提及: 「大人一直擔心小孩無聊寂寞,於是不停的跟小孩互動,馬不停蹄的愛和擔心所造成的過度刺激,反而剝奪小孩歷經寧靜、學習靜下來的機會」。 這是個看似平述的句子,但對作父母者,都是提醒。 畢竟教養書總是強調親子互動、陪伴(陪讀)。 有時候反倒是父母想「綁」住小孩,剝奪小孩寧聽自己聲音的機會,不管這小孩多大,甚至只有兩、三歲......。
作者李坤珊文中強調的是父母應該為孩子設置一個寧靜的角落,讓它成為孩子的專屬空間。 不妨這樣說,在有限的房子空間裡不見得能找到作者定義中的「寧靜角落」。 不過如果把這概念延伸,也許每個家庭都有能力找到讓孩子放鬆、甚至放空的「寧靜空間」。 我指的是「無形的」寧靜角落,屬於「內心」這層次。 每個小孩的心靈上的寧靜角落出現時間不一樣、出現的方式也不同,這也和個性有極大關係。 彥彥年紀較小,晚上總是會說「和我玩,因為我不知道要做什麼」。 佑佑大了些,但在幼稚園後半段到現在我有觀察到屬於佑佑的「寧靜角落」為何。
這麼安靜?一走近房間,這小子又在幹嘛,我心中滴咕著。 第一次我看佑佑主動寫這些廟宇的地址,我嚇一跳(現在已經習慣)。 這裡彷彿是夢,分隔了兩個世界。 我提醒他: 「佑佑,不要寫太多,休息一下」。 「佑佑,眼睛離桌面遠一點,這篇看完就不要再寫了」。 光看上述兩句,好像是一位父親,提醒一個「深夜為明天考試,正努力用功看書」的國高中孩子。 只不過這小子看的不是要考試的書,是拜拜的書,而且只有小一。
有時候我站在佑佑後面,看著佑佑用他的小手寫著非常不整齊的字體,因為沒人教他怎麼寫,每一個字他都是看著書上的字,用「拼湊」的方式,慢慢寫下,也繼續下一個字。 其實我不只有一次根本不想讓佑佑去國圖台灣分館的主館看書,總覺得「小孩,就看小孩的書」,應該去圖書館另一區親子書那裡看。 那裡也有好多書,重點是親子館裡是適合小孩看的書。 「不要去那區,小孩去大人的館藏幹嘛?親子區的書比較好看」,每次到主館和親子館的入口前,我常這樣催眠佑佑。 每個父母都說他們尊重孩子、他們愛孩子,但僅限於孩子的行為按照父母的價值和意願時。
不過每次我總退縮,因為不想辜負佑佑的興趣。 親子互動中沒有全然的贏家和輸家,誰也別想放聲大哭或大笑。 面對孩子的種種,有時候我還真是哭笑不得。 如果一切都能用一笑置之,那世界多單純啊。 只有小孩擁有寧靜角落嗎?不只有小孩有寧靜角落。 當我看到佑佑在寫廟宇地址時的當下,一瞬間的心靈也是寧靜的。 佑佑專心處於他的寧靜角落,這不是考卷需要複習,這不是功課需要繳交,這也不是鋼琴需要練習,但佑佑還是持續寫著他的地址。 佑佑已經寫好幾張了。 妳知道,佑佑寫這些地址,填滿一張A4的白紙要寫多久嗎? 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非~常~久~。
有時候佑佑正在寫廟宇住址時、處於自己的寧靜角落時,我會發現我不是怪獸父母、我不是直昇機父母、我不是武當派、我不是峨眉派,我甚至不是他的老爸。 在這個地理的寧靜空間或心靈上的寧靜角落,孩子能全權作自己想扮演的角色。 哪管孩子是個只會流口水不會吐絲的蜘蛛人、沒蝙蝠車只有咖打車的蝙蝠俠、不會往上飛翔只會彈跳的彼得潘、喜歡唱歌卻五音不全的卡卡、甚至想當個皮膚黝黑的白雪公主、或只是沒源由的發個小呆。 在這個寧靜角落內,他們就是自己的王。 真正的王。
總之,這篇文章給我一些想法,父母何時用心陪伴或何時該放手放空,都是門學問,也沒有誰對誰錯的硬道理。 陪伴很重要: 育兒專家告訴我們,為人父母要常與小孩溝通,做「質」的互動而非「量」的陪伴,如此更能理解、同理小孩內心的那片雲彩。 允許小孩保留寧靜角落也很重要: 觀察小孩獨處時一個人的「寧靜角落」,可看到孩子另一面我們從沒看過的彩虹橋。 因此陪伴或放手都是親子問題的表象之一。 雖然李坤珊寫的是這篇叫「給幼兒一個寧靜角落」,但不妨自己深自檢討反省,婚後的我們也該有自己的寧靜角落? 就如同海浪只是表象,震源通常在海底。 很深,但找到震源才是重點。
P.S. 佑佑算是個生活規律的小孩,也因為規律,因此他才會一直想把廟宇的地址寫完。 我曾想過:以後他連接吻是不是都是這麼有規律啊? (這種地址簿有幾張,字大小不分又歪歪斜斜的,但這都是還沒學字的佑佑,他看著書,一筆一劃在屬於他的「寧靜角落」默默寫下的)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54074565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