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貴在心誠,其他現實生活的職業階級和品牌尊貴就留在現實叢林生活,「相逢都是有緣」,這句話不只適用在生活,我想更適用在格子生態中。
雖然四年前即加入城邦udn,但直到2009.12月中旬後才在這裡PO文。我是新手,謝謝指教、歡迎光臨啊。 |
文章數:739 | |
【關於我們】About「佑佑皮皮」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2011/05/12 14:42:57 |
寫了部落格好一陣子,部落格文章可以說是一個公開平台,接近思考、接近情感、也貼近價值,但選擇站在營幕後的我們,也許可藉由這篇能更貼近真實的我們 的想法、甚至描繪形影。 如果你是第一次來我們家、對這個部落格陌生的格友,有段影片也許你也許看過:「 小兄弟用台語吵架(請按此) 」 。 是,影片中的兩個說台語的小朋友,是我們的小孩,這個部落格除了分享心情、旅遊還有生活觀察外,很重要的一部份也是記錄佑佑、彥彥的成長。 記得曾看到相關報紙上的研究,寫部落格的人某種程度是一種表達自我滿足的管道,也是一種缺陷的病態,能否定這個結論嗎? 幾年了,我看了許多部落格主的文章,正因為部落格的虛虛實實,因此有許多誇張性的裝飾言語會掩蓋現實,但仔細端倪或許也可讀到假面背後的故事。因此 也曾有人問我:
我家格子中的家庭關係和親子互動,是不是真實這樣幸福?親子間沒有衝突? 我的答案很肯定。 我沒有特意掩飾,因我們家庭的情感連結大概是如此,格子中的親子文非特別寫出虛假矯揉的幸福空茫。 但我也想澄清,對於家庭、親子間的互動,很多時候我是「盛怒」後,在深夜時自省的心靈分享,這時候我的情緒已經放下。 因此不是我們的育兒態度總是如此「溫柔」,暴雨後總有天晴,烏雲後總有見日,育兒也有情緒起伏,也會在沈澱情緒後反省。也許我們很容易滿足,特別是感謝老天爺給了我們一雙佑佑、彥彥。
再者,非常想回覆兩個外人容易誤解的問題: 我們假日都不待在家裡嗎? 我簡單的紀錄生活瑣事,除了自己文字功力無法撐起言之有物的育兒文章外,我偏愛把佑佑、彥彥的生活現況雜寫,因為這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而文字上的任何修飾,都不能使生命多一分或少一分,因此除了部分外出玩樂文外,我重視部分「雜寫文」的發文節奏,這會讓佑佑皮皮的密度與質感不致淪為「旅遊格子」。 與其說是旅遊,很多時候我們花的錢純粹是「油錢」,因為我們真的是隨性走走的居多(含一些古蹟廟宇造訪),假日比較悠閒的晚上有時會看個租來的 DVD 影片(含卡通)。 而且近一兩年來我們出遊的型態都只是假日的「早上」,因為假日我們(尤其是我)需要午休,我覺得全家人假日一起享受一個「睡到爽」的午覺,才是真正的放鬆與享受。 因此不出去的假日當然可以悠閒的睡午覺,就算出去走走如果比較晚回家,就算是下午也會「全家進入冬眠」狀態。 能全家一起睡到飽,挺過癮。
為什麼感覺你們台灣走透透? 這也是誤解。佑佑皮皮的格子中看起來旅遊文很多,是因為我討厭塞車,出遊都盡量早出門避開塞車潮(連上班我也習慣提早一個半小時就到辦公室),回家也盡量在車流量回籠的時候返家。早點出門除了避免塞車的好處外,如果順路也可多去某個景點看看,這樣白天又不止走訪一個景點,當然也有人說「出遊就是要悠閒,一個景點就可以耗上一天」。這種說法也對,因 每家子玩法不同,我想各有趣味。 只要心情好、出遊的人也對,那一個或多個景點都好玩。 當然我們去的自然景點多數不用門票,否則就是低負擔門票的旅遊點,太昂貴的民間遊樂場門票我們完全不考慮,就像京華城的某兒童職業選擇遊樂點,除非贈票,否則完全沒動機考慮去。 我們家格子的旅遊點都是「拆」開來寫,也許當天去了 A+B+C ,除非連結性比較高的景點,否則我大概會分二至三次 PO 文,穿插在其他時間才 PO 上格子,因此會有我們去很多地方的認知,其實這絕對是「假象」啦。 這可順便說到我家旅遊文 PO 文並無「時效性」,很多都是去玩過後隔了許久才整理、 PO 上。 佑佑皮皮 格子中比較有「時效性」的文章多數是「育兒雜寫」、「生活心情」和「特定節日」等。因生日文、親子互動文隔許久 PO ,整個 fu 就不對,因此我常當天或隔天就把相關生活文一次寫完。
格子中為什麼有很多廟宇的文章? 第一次來格子者,當看到許多廟宇的遊記時不要誤會這個格子是「宗教信仰類」的格子,我們沒把自己定位「育兒親子類」的格子(因為也有很多非親子的雜寫文),更不會是「宗教信仰」的格子。 走進廟宇可仔細端詳高度寂寞的神像,看著周遭的古文、古物、古蹟等,暗暗反芻這裡曾有的歷史記憶。當事後查閱該廟宇的歷史時,我會這樣想:這裡肯定埋藏著連網路資訊都沒寫過的故事吧。 尤其當知道這是一間非常有歷史的古蹟廟宇時,能創造一種歷史回溯的「想像性」,但另一方面能親手觸摸石柱等古蹟,那又是一種如同研究的「實證感」,一種已逝去,一種正在發生。 佑佑從小就很喜歡拜拜,很虔誠的那種。 我們也是因為孩子喜歡去廟裡拜拜,才會利用假日出遊時,除了主要景點外也會找附近的在地廟宇走走。孩子愛去廟裡走動,有時候我自己也覺得走訪廟宇是挺有意思的體驗。因 當下能同時感受到歷史和現實感和諧的交融,這反而是膜拜神明外更值得感受的觀感。
佑佑皮皮的格子中用什麼相機?這是已經回答過N次的問題。 用個時序事件來說: 相機: 佑佑出生後到近四歲: Canon 350D 佑佑近四歲至目前: Canon 40D 鏡頭: 拍照 90 % 用: sigma 17 -70m m f 2.8-4.5 Macro (有近拍功能,廣角也適合風景照) 拍照 8 % 用: canon 50m m f1.8 定焦鏡 拍照 2 % 用: canon 70 -300m m f4-5.6 (只去動物園才會特別帶) 我只是純粹照相,稱不上「玩相機」,因為本錢不足。所謂的本錢包括兩方面: 一者是實質定義的「本錢」:沒多餘預算購買高等級的相機與皇鏡 玩相機的攝影達人常說,玩攝影是個無底洞的錢坑,這對我而言沒有困擾,因為成家立業後知道養小孩才是真的燒錢(有人精算過,栽培一個小孩可以是上千萬的啦),因此我的自知之名告訴我:我沒有能力常換鏡頭,因此這些鏡頭不僅是「一鏡到底」,還打算「從一而終」。 二者是延伸定義的「本錢」:沒專業攝影技術支撐 攝影是需要鑽研與練習的,從快門、光圈的調配、曝光的掌握等都是門學問。有時候等漂亮的光影需要耐心,相機重要,掌鏡的人更重要。雖然用單眼照相機照相,但小孩愛亂動加上自己能力問題,我始終以 P 照相。 當然有些人會開A光圈先決,但我的主觀經驗而言,光圈先決有時會色澤怪怪的,而且用光圈先決照理而言應該成相更清晰,但我的經驗反而比P的清晰度更遜色些,因此我多數以P功能照相 。 照相時我只調整iso感光度、曝光,快門和光圈我都交由相機P功能自行運算,稱的上是一個懶人照相法。 最後,有個主觀經驗可分享,如果是夜晚在室外,我不會用「夜攝」的功能拍照,我九成會調整P功能至「禁止閃光之室內攝影」這個功能,成相反而會很清楚(不會模糊)。 (還是得澄清,以上非專業技巧,而是這幾年照相「主觀經驗」分享)
至於有格友曾私下詢問我的工作,可不可以知道我的職業? 網路上只有少數格友瞭解、也和我們見過面,只是公開場域我沒有意願特別公開。但我可以模糊的說,我的工作很大部分和少年犯罪有關係,至於少年這個領域很大,舉凡軟性輔導或硬性告誡在我的職場是稀鬆平常、每每發生的事情,少年參加八家將、少女從事檳榔西施、少年參加正式幫派的這些類群我都因工作有直(間)接接觸,這是工作,但工作之外,這也是我正在上的社會大學,也是學校沒教過的事情。 剛開始格子名稱有點類似「網址」,即「佑佑皮皮.home.tw」,但後來覺得有點長,因此把「.tw」刪除。為何還要保留「.home」?因為我覺得小時候到現在,「家庭」給我的感覺是溫暖也是絕對必須,而家庭夠不夠幸福、親情支持系統夠不夠綿密,絕不只含括我們與小孩的親子互動,也包括婚姻相處和我們和上一代父母的關係,因此仍保留「.home」。
以下這個和育兒格子完全沒關係的事情: 政治上,我非中間選民,我也不清楚為何會有中間選民?人一生下來就有意識與價值認同,這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中間選民被塑造成理性的判斷者,但就某些人的觀點,中間選民是沒有立場、沒有主見的西瓜派。 人本來就有意識,這些意識會影響政治上的抉擇和國家認同。「意識型態」被某些人污名化,只要是有思考的人,都有意識型態。我在嘉義成長,在台北耕耘、播種,咀嚼台灣的文化後,會讓人更想去進一步瞭解台灣與中國的起承轉合。 當然,政治立場的選擇不致影響我交朋友的條件,如同在我的工作場域中,藍綠的立場可是九成比一成,但也絲毫不損我們同事間的情誼。如果你願意,我非常樂意和不同立場的人作朋友,彼此尊重立場,就如同有人喜歡吃義大利麵、有人喜歡吃陽春麵一樣,真的沒什麼大不了。 換句話說,我更喜歡立場不同但也能彼此尊重的朋友,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那我們的交友頻率就更接近了。
為什麼叫「佑佑皮皮」? 第一次來格子的格友會誤會,我們有兩個孩子,格子稱「佑佑皮皮」應該一個孩子叫佑佑,一個孩子叫皮皮。 這推論僅對了前半,因 「佑佑皮皮」都是指佑佑一個人。 「佑佑」是如同一般人常叫小孩名字某字的疊字,「皮皮」是佑佑剛生下來我們私下取的小暱稱。 想格子名稱時,自己覺得取這樣的名字有針對性,又有點可愛,因此詢問佑彥媽的意見後一拍即合,就選定我們格子的名子。 彥彥出生後曾有一度有改格子名稱的念頭,但考量「佑佑皮皮.home」已經用了一陣子,且原來的名字也代表格子的某種歷史記錄與記憶,改成「佑佑彥彥.home」聽起來就是少了一點感覺,因此還是沿用「佑佑皮皮.home」。 (「佑佑也稱皮皮」可看 佑彥媽拍的影片 )
為什麼會特別寫我的父親? 靜蔽的電腦桌前、黑夜中的燈光,電腦中小孩的微笑,往往協助我度過整理部落格文章的時間。寫某些文章會有想像,也會有意像,尤其寫比較私密的父親想念時,我不至於邊寫邊流淚,但總是有許多畫面浮現眼前,影像的呼喚和情緒的撩撥,可以讓寫文章成為一種人神通的平台,親情的想念成為慰藉。 因此 如果你問我,為什麼格子會寫不少對我父親的文章?也許你可以停頓幾秒想想,當一個親朋摯愛遠離而去,你除了用影音、照片留下外,用文字的力量,是不是能讓想念直達天聽,因為文字並非靜態,它會帶來畫面和影音,只要你細細品味。因為讓思念停滯下來的,不是時間,不是數字,而是文字。 以上一些概述,應該讓原本不太熟的彼此更接近一步吧。佑佑皮皮不虛擬,我們只是平凡的上班族和小家庭,用部落格的方式,藉由育兒反省、遊記分享、生活雜寫、心情故事的紀錄,換取了任何價值都不能折算的文字青春。
P.S. 當然常來的格友可以繼續用你們的方式來拜訪格子,不常來的格友、或陌生的格友,也歡迎訂閱日誌,也就是至左側欄位「歡迎發生關係」的空白下輸入自己的伊妹兒。 以後格子若有PO文,會自動用e-mail通知,歡迎訂閱。
◎ 有興趣也可看這篇,近三年前寫的: |
最新創作 |
|
||||
|
||||
|
||||
|
||||
|
||||
精選創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