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2/12 18:27:25瀏覽1300|回應1|推薦11 | |
續讀馬克斯‧布特的《隱形軍隊:遊擊戰的歷史》。
作者將19~20世紀中的無政府主義者,其暗殺與破壞活動,也當作游擊作戰的一環。因為剛剛讀過與西班牙內戰有關的書籍─1936-39年的西班牙共和政府,曾真的實行過無政府主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個月,在他們被並肩作戰的共產主義者背叛之前。(無有堂曰:「無政府主義組成的政府」,這個詞語本身就帶有某種程度的悖論。) 作者還介紹了無政府主義的理論大師巴枯寧─「一個留著亂蓬蓬鬍子的笨拙俄國貴族」的理論與言行。他曾經在沙皇的監獄裡被關押了十年,然後流亡瑞士,最終客死異鄉。他是卡爾‧馬克思在國際工人聯合會 (The International Working Men’s Association,即第一國際) 最強勁的對手,當時共產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正在爭奪革命陣營中的影響力。巴枯寧和俄國虛無主義者謝爾蓋‧涅恰耶夫合作編寫了一本摺頁冊《革命原則》,其中寫道: 「我們認為除了消滅的手段之外別無他途,但是我們認為這種行動本身可以是千差萬別的—毒藥、匕首、繩索,等等。在這場鬥爭中,革命讓所有手段都變得神聖。」 兩人還合作撰寫了《革命者教義問答》,宣稱:「凡是能促使革命勝利的,就都是道德的;凡是妨礙勝利的,就都是不道德的和有罪的。」 巴枯寧後來和涅恰耶夫決裂了,原因是:涅恰耶夫在俄國謀殺了一名參加革命的年輕人而聲名狼藉。巴枯寧從此不再認可涅恰耶夫的暴力革命手段。這一事件激發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小說《群魔》的靈感。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說《群魔》中創造了一個以著名的主張暴力的謝爾蓋‧克拉夫欽斯基為原型的人物。陀思妥耶夫斯基描寫這個人是「魔頭」「惡棍」「人 渣」,他為了逼迫下屬進行自殺襲擊,不惜殺掉了其中一人。他還曾經對一名同道者說,他的目標是: 「毀滅一切,包括國家和道德。我們將是僅有的倖存者,我們註定要承擔使命,我們要彙聚菁英人物,騎在那些愚民的頭上。」(引文終) 揆諸這百多年來的血史,前述《革命者教義問答》同樣的句型,似乎也可以應用如下: 凡是能促使民主勝利的,就都是道德的;凡是妨礙民主的,就都是不道德的和有罪的。 是嗎? 凡是能促使民族國家復興勝利的,就都是道德的;凡是妨礙民族國家復興的,就都是不道德的和有罪的。 是嗎?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