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5/07 16:04:33瀏覽1972|回應2|推薦13 | |
花了好一番功夫,讀李碩的《翦商》。
這又是一部顛覆我對中國上古史認識的鉅作。作者以堅實的考古學發掘成果為基礎,將中國上古史娓娓道來。 如果破除掉已往對「good old days」的美好幻想,佐以考古發掘與地層分析的技術,那麼「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的脈絡,便倏然無比清晰。 每次考古發掘都像航向未知,每個歷史學者都應該準備被挖出來的東西,隨時顛覆所學所知─門派或國族的偏見尤需釐清破除。 誠然,作者許多見解仍是假說─有些可能永遠無法證實,但大體而言,這本書開啟了多個思維的新角度: - 撥開上古史的謎紗,後人造作的「三皇」「五帝」,其實是後人添加的,「我的祖先比較偉大」的粉彩。可以仰韶、龍山文化的考古發現解讀。 - 二里頭文明可被當作是夏朝的代表。關鍵是陶片風格與質地分析,可以大致看出生活概況及貿易路線。 - 「人殉」或「人祭」─以人作為祭品「人牲」,奉獻與上帝自古皆然,這一點與其他古文明相通。 - 商朝的人祭情形「登峰造極」,動輒殺祭數百人牲,這與當時人們的宗教信仰有關─祭品愈豐,「帝」與祖先就愈歡喜,愈會降福下界。 - 周族以僻居西土的「小邦」,崛起的條件是在初期與強大的商朝合作,甚至為其捕捉羌人以充「人牲」。 - 以小敵大,如何讓人們相信「天命」已經遺棄商人,青睞周族?在政治革命與武力革命之前,一場「文化大革命」是必要的─以宗教革命開端。 更重要的是,前面提到:商人─當時宇內最強大民族,崇拜的是血腥嗜殺,睚眥必報,如猶太人《舊約》裡所載的耶和華一般的「帝」,與商人歷代祖先。如果能讓他人相信,這些神明,如今連自己的子孫都不庇佑了? 周文王於是開展了以下的策略:1) 將擬人化的「帝」昇華為「天」,頗似後世的「道」和自然神的概念。由此,華夏民族的宗教觀有了根本的改變,從崇奉一族一姓,狹隘的保護神,變為澤及萬物,天下為公的「天道」─得天道者便可為天子。 2) 「洗白」殷商先王,將他們由黷武嗜殺的殺神,美化為聖君賢主;商人與商人的祖先沒問題,是後世的暴君受─紂王,敗壞了祖德,讓天命歸於周。 李碩更將周文王的革新,比擬成了帶領猶太人出埃及的摩西:透過宗教改革,摩西將狹隘嗜血的部落之神耶和華,變成了慈愛講理的萬民之神上帝;就像周公把狹隘的「帝」對天之驕子商民族的愛,由中立的「天道」轉賜給了周民族: 從殷都歸來後不久,周昌就首次面聆上帝並接受上帝的命令,史稱「受命」。這和他稱王是同一件事,標誌著周族和商朝分庭抗禮的競爭正式開啟。當然,最開始很可能還只是局限在極少數知情人範圍內。畢竟,周族還沒有和商朝公然決裂的實力,表面上,周昌還要恪盡作為商朝附庸方伯的義務,需要繳納的俘虜也還要定期送往殷都。在稱王的同時,周昌給自己定了「文王」的尊號。用文和武作為王的稱號,也是從商朝模仿而來。 在《聖經‧舊約》裡,以色列長老摩西帶領族人逃出埃及之後,多次獲得猶太教上帝的當面指示,使以色列成為上帝的立約之民,把族人帶往上帝的應許之地。文王周昌自殷都返回之後,則把商人的上帝闡釋成普世的上帝,從而使自己成為上帝在周族和人間的代言人。 這兩位通神者都改變了各自的文明;所不同的是,摩西是把上帝和特定族群綁定,文王則是解除上帝和特定族群的綁定。(引文終) 如此,中國上古史與其他古文明的發展,得到了某種程度的連結。眾多偏見例如「神秘」「獨特」「固有文化」「天賜選民」云云,也能經由人類學與考古學上的比附,獲得合理的解釋與破解。 我們,所有曾經自稱或盲信「我很特別」的人─猶太人、日本人、中國人、盎格魯薩克遜人,或台灣人,真的沒有那麼特別。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