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9/12 17:32:59瀏覽2445|回應2|推薦9 | |
在文青女兒一半誘導一半脅迫與「讓我們增加一點親子溝通的話題」主張下,我看完了全四季的日本動漫《進擊的巨人》。
至於為什麼喜愛日漫的我,會對這部鉅作有著先天的抗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先看了真人版的《進擊的巨人》電影─相信我,有些主題真的不適合用真人扮演。感謝上帝,藝術的表現方式真的有時而窮─小說、散文、詩歌;電影、動漫、漫畫。不同的形式真的會決定最終藝術成就的高下。 而這是一部多麼震撼人心、氣勢磅礡,如史詩般的動漫!像托爾金的《魔戒》、曹雪芹的《紅樓夢》,或是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作者諫山創憑空構造出一個未來的/平行的/虛擬的世界。以「人獸(巨人)之爭」開端,娓娓道出百年之前的緣起,與百年之後鬥爭再起的背景及鬥爭。 動漫一開始便是典型的災難場景:被圍在高牆之內已達百年的人類,突然發現他們以為絕對安全的牆,被人形的食人巨人撞出了缺口。蜂擁而入的巨獸逢人即噬,血肉橫飛。剩下的人逃進了內層的城牆,卻面臨著資源不足與原先就住在內牆裡的人們的嫉視。剩下的年輕人決心加入軍隊向巨人復仇,但錯愕地發現:原來要貢獻血肉之軀,也是有等級之別的。訓練成績最好的,會被分派去「憲兵團」─駐地在最安全的內層城牆包裹之下,主要任務竟是監視民眾,確保「王政」與統治階級的安全。 如此作品的深度就呈現出來了─如果只停留在「打殺怪獸」的層次,那麼好看的程度永遠及不上好萊塢的特效電影。唯有摻入「人」這個要素─或是「人性」的因子,作品才會打動人心。於是我們看到,英雄也會軟弱,勇士竟會嫉妒,自私與赴義並存,智慧和莽撞齊飛的種種場景。我們還看到現實的不公不義也在這個虛擬的世界上演著:有等級,有歧視,有因為保護貨物而妨礙居民逃生的商人,有為了保住秘密而將同志滅口的叛徒,還有,為了保住見不得人的秘密,而殘殺迫害自己人民的統治者與其爪牙。 隨著故事的進展,我們漸漸清楚了起來,卻也更加疑惑了:為什麼能擋住巨人百年的長牆,會被「長的不太一樣」的巨人衝破,一朝頹圮?而促成這些改變的原因是甚麼?尤其當勇猛敢戰的「調查兵團」,以近乎全滅的代價,終於殺光巨人,收復舊牆,衝出熟悉的領域的時候,竟然愕然發現:他們以為的世界,竟然只是一個被海圍繞的小島! 到底是牆,是海,還是恐懼,圍著、抑制著、侷限著牆裡面的人們的想像與未來?而當第四季的展開,故事的全貌也更加明朗:原來牆裡的人當時是自願退居到這小島,以眾多石化的巨人為基礎築成長牆;而牆外的食人怪物,竟是被他們的祖先的宿敵,放逐到這島上並化為怪物的流放者,他們自己的同族的同胞! 到底誰是加害者,誰又是被害者? 一層一層的故事呈現,一串一串的謎團剝開,而一個又一個的問號浮現。這樣,永遠沒有一個最終的答案 (或者尚未演出),就是《進擊的巨人》最迷人的所在。 大陸70年代末,在那改革與文革還不知誰領風騷的年代,有一首叫「牆」的詩描寫了被圈養在牆裡的人的心境: 「我無法反抗牆,只有反抗的願望。我首先必須反抗的是:我對牆的妥協,和對這個世界的不安全感。」 其實始終在進擊的,不是巨人;而「浸汲」在人性的種種缺陷之中,有待「晉級」的,是人類自己。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