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5/23 21:15:41瀏覽2917|回應4|推薦19 | |
讀完了杉山正明的《大漠─游牧民族的世界史》。關於「蒙古殘酷論」的議題,甚有所感,覺得可以應用在許多地方─從黃禍論到美中對峙,從反中反霸到抗疫保台,都適用於「評論優先於事實,而情緒卻更優先於評論」的模式。因此將作者的重點筆錄與部分改寫如下,權作筆記:
至今為止,關於蒙古及其時代,都用不怎麼好的印象來描述。會先出現的都是暴力、破壞、殺戮,打壓及野蠻等壞印象。 關於此等游牧民及其國家的負面評論,原因就是評論者在無意識之間先有了「壞人」、「蠻族」,或「浴血的文明破壞者」等先入為主的觀念或偏見。 這些觀念或偏見,與其說是過去歷史中,實際「受害」的人們大肆強調的結果,倒不如說是深信這些負面評價的「受害者」的後代子孫所為。 還有一種更扭曲歷史但卻更普遍的現象:自己的祖先雖然並非直接的「受害者」,但為了誇耀由自己建立起來的「近代文明社會」,而緊抱著想更進一步貶低其他文化或地區的過去,如此心態所導致的後果。 對這些人來說,從亞洲最深處出現的次等野蠻人,是過去歷史的黑暗部分,而蒙古正好成為攻擊的目標。有趣的是,那種情緒在所謂「歷史研究者」的心中也產生了一種「默契」或「前提」,讓歷史的解釋與說明蒙上一層先驗的黑影。 這就是所謂的「文明主義」的偏見,或者也可說是驕傲自大的產物。即使是所謂「大學者」「大歷史家」或「大歷史哲學家」的意見,在缺乏史料佐證之下,都不過只是感想而已。僅僅因為周遭的人都那樣說,將根本沒有明確證據的事情,以更像事實般加油添醋地述說的人,在「研究者」之中尤其多。 總之,無論是古人或是近代所謂思想家、歷史家,或知識分子,對於超越自己理解框架的事,都有某種共同的過敏。他們在潛意識之中,無條件地想要相信自己所屬文明的「優越性」,並隨意輕視過去的事物或加以判罪。 「蒙古」就成了最恰當的「壞人」。 事實上,游牧民或是蒙古,曾將世界引導到一個全新的階段,這些所謂的「受害者」其實是受益者。他們應該是做夢也沒有想過,導致偏見的根據,就在自己的心中。而沒有根據的批評因為會帶著情緒,經常容易變得更加激烈。 不將事實當成事實來看待的意識,其實相當可怕。很遺憾地,關於蒙古及其時代,是評論優先於事實,而情緒卻更優先於評論。這種「誤解」,事實上是幻想。 而幻想的力量巨大。當評論或印象一旦被確立,就很難看見事物的原有樣貌,蒙古的巨大負面印象,就是如此而來的。總之,讀史時最重要的是先將定點調回「零」。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