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民歌的年代
2006/07/05 00:55:37瀏覽943|回應0|推薦20

歷史中任何耀眼的光點,在光點發展的過程中,看似理所當然,但是仔細推敲,都能找到天時地利人和匯集的必然,三十年前的民歌當然也是如此。

從抗戰勝利至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遷台,台灣是在作戰後恢復重建的基礎工作(其中包孫運璿,李國鼎,嚴家淦兄弟等,各方面年輕的菁英人才)。政府遷台以後,初期除了反攻備戰之外,更在台灣開始作生息養民的工作,並且對社會國民與兒童的基礎生活教育,有規劃的將中國儒家的倫理傳統,融入平時的生活規範。使戰後嬰兒潮的小孩,自幼即接受完整的倫理生活教育。在此同時期,中國大陸卻處在一次次的政治鬥爭當中,最後,進入文革時期,所有中華文化相關事務,全部被摧毀,大陸文化就此產生斷層。台灣卻意外的成為完整延續中華文化的復興基地。

四五年級的小孩在學校裡,本省外省的差異,只在於國語說得夠不夠標準,但是語言工用本在於溝通,除了考試時的注音符號測驗之外,誰也不會在意誰的國語說得好不好。但是所有的小孩都知道在家要孝順父母,在校要尊敬師長。要愛國家,因為我們國運艱辛,所以要大家團結。這些現在看來教條的東西,那時是年輕人身體服膺的理所當然。所以,當這些小孩漸漸長大,發現國內音樂環境不能滿足年輕人心靈發洩的渴望的時候,就開始有些年輕人,背著一把吉他,在同學小眾前面,唱出自己的創作歌曲。一時之間,歌曲創作慰為風尚,只是那時大家還沒有個中心思想,直至六十八年中美斷交,所有的台灣人似乎都有種被最友好的盟邦出賣,在國際間被孤立的憤慨感,在每個人的心底,都化作一首首不同角度的愛國心聲,清純熱情澎湃的民歌風潮就此興起。

那個時代真好玩,每個年輕人幾乎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民歌夢,在每個人的週遭,不經意的也都可能會發現幾位民歌手,當然,這些人可能在民歌界小有名氣,但是更多的人,是只想用自己的歌來自娛,並能與同儕心靈交流。

筆者當兵時是獃在山上的獨立連,連上就有一對珠聯璧合的兄弟,會這樣形容他們,實在是因為一個是文采飄逸,新詩填詞信手拈來,每一篇都令人讚嘆折服。另一位曾是金韻獎的歌手,在他的撥弦彈指間,就能輕易的彈奏出好聽的新曲。於是,在連上最享受的時光,應該算是下雨天吧?因為連上的兄弟準會在他們倆的床邊為上一圈,聽他們兩彈著吉他,和聲唱著一首首只有我們部隊兄弟才有福份聽得到的好聽民歌。時間不稍歇,記憶卻如美酒,隨著時間越陳越香甜。在此懷念我那民歌兩兄弟 : 羅銘,江志祺。不知他們現在過得怎樣?

二十幾年過去了,他們當時唱的一首(),私底下沒人時,我還會常常自己哼唱著。在此就把歌詞與大家分享:

                                                                                       羅銘詞

欣賞你的側面多麼古典

忘記你的名子有幾畫

你的臉紅還是衣紅?

不知你廬山面初戀次數

想半世紀後 你與誰廝守

我早從白色的蒼涼消失

我怕忘你 再看你一次側面

我並不是怕醉 醉~~~~~~~~~~~~~

欣賞你的側面多麼古典

忘記你的名子有幾畫

你的臉紅還是衣紅?

不知你廬山面初戀次數

好笑 洛神忘了誕生地

於是詩人又來找我飲酒

我怕忘你 再看你一次側面

我並不是怕醉 醉~~~~~~~~~~~~~

( 休閒生活雜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u500522&aid=338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