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26/2 孤軍後裔訪問後記
2006/02/27 00:53:51瀏覽217|回應0|推薦5

一早開著車,將今天上節目受訪的A與B兩位貴賓接上車,在去電台的半路上,找了間豆漿店,買了超量的早點之後,早早到電台報到。

當一桌子的早點攤在桌上時,我不客氣的邀請他們儘量吃之後,自己先隨手拿起燒餅油條就來啃,眼前這兩位年輕的孤軍後裔,卻是心事重重的只個別喝了杯豆漿。至此,我開始將今天節目訪問過程大略跟他們溝通之後,接下來是我對他們需要多一些的了解。

民國五十年,政府將第二批的孤軍與其家眷接來台灣 之後,在地剩下的孤軍漸漸因個別在緬在泰,而有了不同的發展。A的父親是留在緬的孤軍,他們散居在緬甸的深山村落裡,與各少數民族為伍。面對環境生存的現實,他們燒掉了相關的證明文件(怕被人查到),並且在家裡從此絕口不提政治,A的年紀小,並不太清楚父親曾經是一位用生命寫歷史的戰士。他的記憶中,父親一直偷偷的保有一把刺刀,在一些父親老朋友來訪時,A才漸漸知道父親過去的史蹟,只是父親還是會在三提醒出外不要多言。

散居在緬甸山區的孤軍,在家都會時時耳提面命的告知子女:你們的國家是中華民國。對於中華文化的傳承,在家父親更是不遺餘力的相授。華人間誰有任何一本中文書,也一定會被所有人傳閱。但是,那些村落畢竟是沒水沒電,到鎮上需要做一天車的偏僻山村,所以當他國中畢業之後,他的父親用盡各種方法,為他準備了到台灣就學的機會,除了希望他能夠順利取得在台的身份證之外,更希望他能多學習中華文化。只是,這兩個看似簡單卻又沉重的願望,在他來台兩年後,一切為現實所幻滅。他希望能在台灣取得一個身份的証明,可惜在政策不斷的轉變之下,通情的方便之門,一扇扇在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下而關閉,承辦人員希望他提出任何相關證明文件之後,才能裁量,是否給予他一個身份?他的父親為了幫他搜羅所有相關證明文件資料,奔波了好一段時間,終於將一些相關資料寄來台灣,A也快速的將所有收到的資料,送到相關單位,但是,從此渺無音訊。不久,在去年底,他的父親過世了。至此,在台灣已經奮鬥十年的A,對於這份台灣的身份也不在意了,他只想要回家奔喪,祭拜亡父,可是,因為他沒有身分,他也無法離開台灣。

當A在節目中說到這裡時,已泣不成聲。我開始播放音樂,並起身將他抱住安慰他,這個動作相信已經好多年沒有人對他這樣了,但是此時,我只希望讓他知道,他並不孤單。

B 是生長在泰國境內,自幼父母先後早逝,所以雖然它有機會到台灣來唸書,但是經過十四個年頭,也是因為他提不出父親的相關證件,縱使之前,他的姐姊早已取得身分證,為人妻為人母,但是她稍微的弟弟就是無法取得合法的證明文件。

訪談過程中,兩個人都對直接與他們接觸的各單位窗口略有微詞,我給予他們的解釋,是這些窗口的工作人員,其實都只是基層的辦事人員,在這個惡劣的大環境中,他們也祇得照章行事,已求不出錯的自保。即便是他們願干犯大不諱的幫忙,整各體制也會很快的將他們湮滅。

其實訪問他們讓我感覺無力又慚愧,因為我幫不上他們什麼忙。最後私底下能給他們的建議,是再多一些耐心的等待,因為雖然現在的政府無情,但是台灣處處充滿人情與關愛。這個無情的政府也終有玩完的時候。

節目結束後,我老實的告知他們,其實我知道他們的處境,所以特別多買了許多早點,請他們別介意,個別分了收下來,當做午餐吃,也算我做大哥的一點心意。

( 心情隨筆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u500522&aid=18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