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3/11 12:01:51瀏覽185|回應0|推薦1 | |
3月3號到3月6號去了一趟沖繩。出發前的3月2號,中國海空軍從浙江省東部出發至沖繩的宮古島,舉行了軍事演習。3月6號從沖繩回來的那天,又從螢幕上看到北朝鮮發射了4隻導彈。兩隻落在日本排他海域中。 中國的軍事演習旨在警告臺灣島內的獨立運動。至於北朝鮮的導彈發射,目的在抗議美韓軍的共同軍事演習。指揮導彈發射的是北朝鮮軍內負責攻擊在日美軍基地的部隊。在日美軍基地的74%集中在沖繩,一旦發生戰爭,沖繩將首當其衝。也就是說 2號的中國軍演習與6號的北朝鮮導彈發射,影響所及的是臺灣與沖繩,這兩個東亞地域的弱小地區。 臺灣曾被稱為小琉球,沖繩曾被稱為大琉球。臺灣‧沖繩不但名稱相近,在命運上也極相類似,都是生存在大國狹縫中的弱小地區。 從名字的變化,也可以看出兩個地區的類似點。據沖繩人所說,沖繩人原本只有名字,沒有姓氏。而名字也都是就近取材的。像生活中的各種道具,如「釜」「鍋」等,可以做為名字,來稱呼。與日常生活關係較近的「山羊」「牛」等動物名,也是取名的材料。也有取其吉祥之意,而命名為「鶴」「龜」等。 1429到1879年統治琉球諸島的琉球王國,在其長遠的治世期間,既朝貢於中國,也曾臣服於薩摩藩。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琉球人除了他的琉球名字外,也有了唐名和大和名。琉球王國的五大偉人之一的「向象賢」,就有3個名字。向象賢是他的唐名,他的大和名是「羽地朝秀」。他出生時被命名的名字是「思龜」。但是在當時這個「思龜」,只能算是個童名。 曾經被稱為「生還的日本兵」李光輝(1919-1979),是臺灣阿美族人,他的族名是「史尼育唔」。在日治時代的名字是「中村輝夫」,回到了中華民國統治的臺灣,他又有了一個「李光輝」這個中國名。 也就是說有3個名字,不只是發生在19世紀前的琉球,也存在於20世紀的臺灣。比起臺灣原住民來,一般漢人,名字雖然少了些,先後有過兩個名字的人也不在少數。就連前總統李登輝也不諱言他在日治時代的名字是「岩里政男」。 臺灣的日語世代,戰後仍然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在他們的世代中,持續使用日語。也許在他們的彼此稱呼中,仍然保留了日治時代的彼此的稱呼也不一定。隨著這個世代的老去,日式名字的稱呼,已成遺物。但是不少的臺灣人,卻仍然保有兩個名字。 取而代之的是英文名。臺灣在兩蔣的威權時代,留學與移民蔚為風氣,很多人也就在彼地,入鄉隨俗,自行增加了一個英文名。但是臺灣民主化後,移民的風氣,不若從前。年輕人間卻仍然愛用英文名,原因何在呢? 臺灣人在中文名字外,喜歡多增加一個英文名字的背景,是否反映出他們期待在中華世界外,以另一個名字與身份,打入國際,擴大生存空間呢? 個人姓名的多寡,與名字的變化,可以看出名字的主人是生活在怎麼樣的一個歷史背景下,怎麼樣的一個生活環境裏。 |
|
( 在地生活|亞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