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9/10 11:57:03瀏覽346|回應0|推薦4 | |
9月2號到9月8號帶著兒子,去了美國加州一趟。這次我們幾個姊妹從各處集合到加州探望高齡的母親。以前也常在香港聚會,但是時間都很短,只是兩三天而已,像這次這樣,一起生活一個星期的事,絕無僅有。 大家都在青年期,各飛東西。也在生活的各地養成了不同的生活習慣與培養出不同的價值觀。長久生活在日本的自己,總覺得和其他姊妹在價值觀上有些差異。不過,這樣的感覺,彼此如此,也不足為奇。 兒時記憶,卻是我們集體的記憶,對我們姊妹和母親而言,都是一個共同的記憶。有一天晚間,晚餐裏有臺灣香腸。臺灣香腸和廣東香腸不同的是,它是用風吹乾的,比起廣東香腸肥胖了些。這個臺灣香腸就成了晚餐的話題。 大姊和么妹間相差10歲,姊妹間因為歲數的關係,加上個人的記憶力,價值觀的不同,對香腸的記憶與感覺也就有了差別。 大姊還多少記得製造的過程,說最後要用針去戳它一下,讓它早點吹乾。母親回想起來,說那個時候,最熱心於學做菜,連做香腸這樣費時費事的事,也要挑戰一下。大姊又提到掛了好幾竹竿的香腸,後來只剩下幾條,多數都送人了。一個妹妹說,她只有香腸曬在竹竿上的記憶,沒有吃竹竿香腸的記憶。聽她這麼一說,似乎確實如此,我也只有強烈的在竹竿上曬香腸的記憶,至於是否吃了竹竿香腸,也就很模糊了。聽我們幾個姊妹這麼一說,在旁的媽媽急了,馬上辯說,你們因為年紀小,吃過了,沒留下印象而已。 一個家庭裏的集體記憶,時過境移,留在每個人的記憶裏,都成了不同的景像。更何況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自然也有了不同的解釋與印象。 |
|
( 在地生活|亞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