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7/15 10:25:43瀏覽275|回應0|推薦2 | |
女兒去了臺灣,已經一個多月了。這個女兒從小不喜歡學習,這次她肯去臺灣學中文,感動了全家。 以前在家裡,當我們責備老大時,她年紀小小的,總要說幹嘛爸媽總要為學習不學習的事動怒呢?那時我們才發現,戰後在極度競爭的時代裏出生的父母的世代,與80年代富裕時代出生的世代在價值觀上有顯著的不同。 女兒從小就有她自己的房間,食衣住行也全由家裡供給,每個月也有零用。但是在物質氾濫的社會,外面的誘惑太多了,想買的東西也很多。高中時,瞞著父母找到了一個臨時工。等我們知道後,她卻振振有詞地說,大家都在打工。 記得以前自己高中時,早上起來時,趁著腦筋清醒,不是背誦論語、孟子,就是暗誦英語單字或成語等,下了課複習預習。但是女兒早上花最多的時間,是去整理那張臉和頭髮,由於80年代的全球化的影響,很多物美價廉的東西,也都進入了日本市場,化妝品對高中生而言,不再是高價的物品,而是在藥店也可以買到的垂手可得的東西。化妝也開始低齡化。 在日本什麼都應有盡有。上大學,由於大學數量多,再加上少子化,考生人數也減少了。不像從前那樣競爭劇烈,只要不挑,大概都會有大學收你。進了大學的女兒,離家住宿,與一般日本大學生一樣,除了上課以外,也照樣打臨時工。 女兒雖然不喜歡讀書,但是卻能打理自己的生活,也懂得儲蓄。同時因為從高中就開始打工,也被訓練出一些處世的能力。和其他的同一世代的日本年輕人一樣,由於生活上沒有什麼不便,女兒安於日本的生活,出外也只限於旅遊,吃吃好吃的東西,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已。對女兒而言,外語並不是生活的必需。 女兒願意去學中文,說起來也很偶然。今年一月,姪女夫婦從香港來訪問我們。大家一起吃飯時,只有女兒一個人不懂中文,乾坐了數個小時,也發現了姪女夫婦通曉數種語言,大家談話時,只有自己插不入話題。也許是這個刺激,再加上曾去臺灣學了一年中文的哥哥的鼓勵,終於在半年後成行。 看到女兒洗淨鉛華的相片,也看到她每天送來的生活報告,明白了她的改變。多數的日本女孩,常把化妝當成義務,以為沒化妝就像沒洗臉一樣,是很失禮的。去了臺灣才知道原來不化妝也可以度日。從小喜歡守在自己房間的女兒,去了臺灣,必需與兩三個陌生人同房,初時我們擔心她會受不了,沒想到她樂在其間。 女兒的改變成了家中晚餐的主要話題,她今天聽懂了課,我們為之高興,她考試考得好,我們人人自滿,老爸說不愧是我的女兒,她鬱鬱不歡,我們也就難以下嚥。半年以後女兒就要回來了,我們感謝她在臺灣的重生。 |
|
( 在地生活|亞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