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寵物
2014/05/24 20:31:58瀏覽156|回應0|推薦0

回到家,還沒喘過一口氣,老公就迫不及待的告狀。「妳那個傻瓜女兒,吵死人了,一整天,媽在哪裡?媽在哪裡?叫個不停,煩死人了。」不明就理的人聽了這一句話,也許會誤以為,我們家中有個智能不足的女兒。事實上吵的不是女兒,而是飼養了十三年的老貓。這隻貓在滿一個月大的時候,女兒偷偷抱養的。後來也就留在家裡。它就和兒女一起成長,兒女出去了,就只有它還留在家裡。

日本的一般家庭,是種分業的家庭,和中國的以血統和親屬關係來決定個人的人際關係不同。在中國社會裏,長幼尊卑,規定嚴格,可不能亂來。日本社會就不同,要看你在那個群體中,扮演何種角色,就有何種角色的稱呼。比如在小家庭裏,媽媽打理家事,爸爸陪著孩子玩耍,各自分工。陪自己玩耍的人稱爸爸。這些孩子回到祖父母家,祖父陪他玩耍,也就叫他做「爸爸」了。不過為了區分,如果祖父的家在北海道,那麼這個爸爸就叫「北海道的爸爸」。

有些熱心照顧留學生的女性志工,媒體常常會稱呼她們是留學生的「日本媽媽」。這種稱呼與孩子稱呼北海道的祖父為「北海道爸爸」,異曲同工,是同樣基於所謂的「役割分担(やくわりぶんたん)」的分工心理,既不是亂倫,也不是邀功。在日本社會毋寧說是種親近親切的表示。

在這個延長線上,生活在一起的人等同家族。不像中國社會只以血緣關係來認定。養子或者是贅婿,也不會低人一等。有些商家往往迎娶能幹的員工為養子,繼承家業,原因就是如此。這種居住在一起就是家人的想法,不止於人類,也及於異類。家裡飼養的貓狗之類,每天共同生活,也就不只情如家人,而且正式承認它們的家族身份。入鄉隨俗,我們家的老貓,在家裡也獲得一個女兒身份與稱呼,每天負責飼料,打掃糞尿的老媽子,從分工的視點來看,也就是媽媽了。女兒不聽話,媽媽也就得負責。

若是回到中國人社會,家中這個老貓的地位,就得降成「寵物」了。從儒家思想的觀點「人」與「物」之間,有絕對越不過的鴻溝。「動物」「植物」在儒家的思想裏,「物」是「物」也。不管如何得寵,仍也只不過是得「」的動植「」而已。

( 在地生活亞洲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taiwan2014&aid=13598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