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生懸命
2014/06/17 23:03:00瀏覽306|回應0|推薦2

不少日本的棒球選手,到美國去發展時,日本的媒體總喜歡稱他們是代表日本的「侍(サムライ)」。一些到歐洲去發展的足球選手,也同樣地被如此稱呼。他們是球類運動員,並非武士。為何媒體如此稱呼他們呢?

「一所懸命」是日本武士的一個特徵。「一所懸命」原是指日本武士對賜與自己的這個場所,不惜生命守護的意思。「一所懸命」,隨著身份制「武士」的消失,目前多數寫成「一生懸命」。明治以後平民化武士的「一所懸命」的精神,轉變成「一生懸命」的國民性。一般日本人,也就如武士似的,就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職分,發揮如武士一般的、在「一所」懸命的精神。

由「一所懸命」變化而來的「一生懸命」,從字眼來看,含蘊著一生拼命努力的意思。既然成了國民性,也就成了日本社會評價人物事的一種尺度。

記得以前電視裏有個蒲鉾(カマボコ、魚糕)的廣告,說要致一生之力於蒲鉾。中國留學生和韓國留學生看了,嗤之以鼻,覺得太沒志氣了。中國社會長久以來,實施科舉制度,不知何時形成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國民性。只要有可能大家都想獲取功名。為了區區一個魚糕賣命的做法,自然引不起共鳴。看到留學生這種態度,日本人很是不以為然。就日本人而言,不管是哪種行業,只要「一生懸命」地拼命,就值得評價。

事實上,這個魚糕廣告,強調「一生懸命」,主要乃是想藉這個深入一般國民心中的意識,來吸引視聽者的關心。哪會預料到落在第三者眼中,完全是種不同的反應。

另外,日語中有個「過勞死(カロウシ、karoshi)」一詞,是指工作過度而致死的意思。由於在其他社會中,是種少見的現象,也無法找出完全適當的譯語。日語發音的karoshi一詞,也就這樣通用於國際間。日本在經濟高度成長期時,會社職員的另一個別稱是「企業戰士」。你就可以想像到他們是如何賣力!如何「一生懸命」了。

即使不致到如此,日本社會各類職場的加班,是種普遍的現象。只要有一個人加班,很多人也會自然而然跟著加班。加班是種「一生懸命」工作的演出。只要留下來加班,就會受到正面的評價。過勞死的會社職員,固然有時是環境使然,有時也是出於工作本人的必須「一生懸命」的責任感。

遠赴外國發展的棒球選手、足球選手,多數是那個專業中的頂尖分子,他們比其他的同行更「一生懸命」於自己的專業,所以從日本社會來看,這些人正就是「武士」的「一所懸命」精神的體現者。媒體稱他們為日本的「侍(サムライ)」,原因就在此。

( 在地生活亞洲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taiwan2014&aid=14264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