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6/20 07:38:03瀏覽543|回應0|推薦2 | |
遺蹟揭露的八掛緣起
據古籍記載占卜的(三易)包括『連山易』、『歸藏易』及『周易』(易經),簡稱『八卦』。而『連山』、『歸藏』後人稱「先天八卦」。 在周文王被紂王監禁前,便已存在「先天八卦」。周文王被監禁期間,窮極無聊,便以『先天八卦』推算前途吉兇,並以檢視既知往事,並精進演繹成為六十四卦。解禁歸國,便授予四子周公旦(後人稱周公)謄寫,編撰『文王八卦』又稱『後天八卦』。 周武王時,周公受封於魯(今山東) ,由長子伯禽赴魯代父統治,遵循周公所撰「周禮」,建立一切體制法典。孔子便在「周禮」環境中,成就儒家學派,於是儒家便以文王正統自居,稱『文王八卦』為『易經』。 據『周禮』記載:『連山易』起於洞庭湖以北地區,古為「雒越」之地。按照『大越史記全書』記載,神農氏是文郎國開國領導人,領地包含東臨南海(浙江),西接巴蜀,北臨洞庭湖,南臨胡孫國(雲南南部),簡單的說,就是春秋戰國時代所指的『蠻貊之邦』。〔註:『大越史記全書』是越南的編年通史,以古漢文言文編撰〕 在儒家心目中,「先天八卦」如此高深哲理,當然源自正統的傳承,卻找不到現實情境的遺跡,於是編撰神格化「先天八卦」傳說;伏羲氏時,有龍馬背負『河圖』來自黃河;有神龜背負『洛書』出現於洛水;伏羲根據這種『河圖』、『洛書』畫成「伏羲八卦」,既是圖又是書,便應該有文字及載具,但是中國直到商朝武丁時代,才出現甲骨文和金文文字,黃帝是伏羲後代,因此「伏羲八卦」之說,成為儒家思想的元宇宙,並沒有現實的依據。 傳說『連山易』創始於夏朝(依據斷代工程:約西元前2070年-前1600年),又稱之為「夏易」,但到目前還沒有找到遺跡;夏族人在什麼時代,開始使用文字也無可考。目前已發現,甲骨文之前,浙江省杭州・良渚古城發現240多件器物,僅刻畫符號,尚無文字。更早發現符號‒彭頭山遺跡刻有「X」上下連接ㄧ橫的青灰色「陶碗;因此『連山易』應該只是以符號存在;八卦最基本的符号是「爻」,爻有陽陰之別,「⚊」為陽爻代表白日、「⚋」表陰爻代表黑夜,,三爻組成一卦,每卦陰陽多寡表晝夜長短,八組三爻組成八卦表每年溫熱涼寒四季,產生『連山易』。「烈山氏」參悟人體有陰陽,依四季寒暑調和則健康,失去平衡便生病痛,於是嚐百草,列分熱温凉寒四性,創造中醫理論。所以『連山易』出於「藥王」,中國醫護便是起源於「藥王・烈山氏」;傳說「烈山氏」耕於湖北隨州・烈山(漢江流域近河南省界)。這個發明八卦及中醫理論的「藥王」,雖然也教民農耕,但發明農耕、耒耜等相關農作事物、工具等卻另有其人。 在「烈山氏」之前最少7930年,(約公元前1萬年)或更早一些,江西萬年縣・仙人洞及吊桶環,已經出現「人工水稻」,才是已知發明「種稻」的頭號神農大帝。 在「烈山氏」之前最少4130年,(約公元前7600年—公元前6200年),湖南省澧陽平原中部・彭頭山遺址。「彭頭山古城」已有相當規模的「水田」,以及大小灌溉溝渠、蓄水埤塘系統,這是已知發明稻田、灌溉系統、農耕工具等的2〜n號神農大帝。由仙人洞及吊桶環至「彭頭山古城」經歷3800年,再由「彭頭山古城」到湖北・烈山又是4130年,時間差距懸殊,此期間,經過多少人?用多少工具及方法?在不同地區實做研發所創造,所以神農氏當然不能概括成一個氏族。後世農民敬重這群不同期間、不同地點、發明不同工具、創造不同方法,開發水稻農耕的前人為神農大帝,並不是諸子百家所稱神農氏或五穀大帝。 (詳見漢武帝為何賜死司馬遷‒被埋沒扭曲的歷史)〔依據維基百科、百度百科‒彭頭山古城〕 「烈山氏」在隨州・烈山教民農耕,傳授陰陽八卦・推廣藥草中醫理論。此後,這些創新思想及技藝,在長江黃河中游地區(湖南湖北),「口傳心授」不斷擴散繁衍綿延,最少經過300年,已經遍佈長江黃河間中游地帶,並向下游地區擴散,影響後續的河南二里頭文化。 中國文字起源‒甲骨文 倉頡創造文字,需要載具保存和傳播,甲和骨可能就是創造文字時的載具,堅硬的甲、骨來到青銅時代,有了銳利的刀具,才能事半功倍書契刻文字。南方長江流域在商湯革命時期,就進入了青銅文明時代;稍晚,河南二里頭三期至四期文化(西元前1590年~前1300年),已屬青銅時代。 「甲骨文」遺跡,出自商代第23位君主武丁年代,武丁在位共59年(約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期間「甲骨文」遺跡占已發現總數量57%,至今沒有發現更早文字遺跡。已經辨認出文字高達5000多個單字,能夠認出來的漢字大約1700多個,其餘可能是創字時被淘汰的字稿。 龜藏易之產生 『史記』紀載,歸藏之名出於黃帝,成書於商代,歸藏國在今湖北西南部,今宜昌市「秭歸」【依據:維基百科-歸藏】,距離「夏代」創陰陽理論的湖北東北部烈山298km。黃帝指的就是商代部落(或稱方國)首領,部落佔領長江漢水三角洲地帶,早年多水患,當地漢民獵食不易,而地帶內盛產行動遲緩,又喜岸邊日曬的烏龜,成為較容易捕抓的食物,深得時人喜愛;這種烏龜文化,由漢人喜歡吃甲魚(鱉) 、古越人以龜為隨葬品及後世祭祀品,使用紅(綠)顏色的米麵,印製龜形糕(粿)等可資證明;棄置龜甲又不腐爛,佔領區進入青銅文明,銳利刀具出現以後;治下倉頡根據日月形狀、鳥獸足印創造了文字,以刀具契刻龜甲上,隨後邊刻邊造字,將歷來「口傳心授」的陰陽之術 (連山易)口訣,「陰陽之書」契刻龜甲內部,上呈首領審閱,傳說,首領因為倉頡不但創造文字,又將「陰陽之書」口訣契刻在龜甲內。首領視為神助,此後尊龜甲為神器,創造「龜殼占卜」,遂有晚年迷信,凡事以「龜藏」占卜結果為決斷之說。「陰陽之書」增加卜筮功能,成為『連山易』的進化版,後世稱為『歸藏易』。 以數量論,武丁時代文字已經蓬勃發達,倉頡造字後,當需有相當時間推廣,可見倉頡造字及皇帝晚年,應在於武丁年代初期或更早一些。皇帝就應該是盤庚前後時代的部落首領。後世因他開創青銅文化、文字文明、首創占卜決斷、龜藏(紀錄)陰陽口訣等,促進社會活力改善生活文化,所以漢水流域的漢人原住民,首先尊崇他為『皇帝』(指至高無上,永世遵從的統治者),後擴展到所有「古越人」。『皇帝』一詞不是秦始皇首創,也不是春秋時代,諸子百家所指,歿於公元前2599年的『黃帝』。司馬遷撰寫『史記』,把漢水流域漢人的『皇帝』,扭曲成黃河的『黃帝』,是『史記』的謬誤。所以漢武帝審閱後賜死司馬遷;其後儒家史官,因賜死的原因,會全盤推翻儒家傳承的史前元宇宙歷史,不願記錄賜死原因,以致『史記』的扭曲歷史,被後世當成典範;如今考古學興盛,相信未來,遺跡能拼湊出史前真實歷史真相,被埋沒「百越文化」得以重見天日。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