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盤古文化‒符仔仙與符籙起源
2021/10/25 15:02:16瀏覽232|回應0|推薦1
盤古文化‒符仔仙與符籙起源

四史之一的「後漢書」載:麴聖卿「善為丹書符」。方術傳又載:費長房向賣藥翁壺公學道,壺公為他作一符,「遂能醫療眾病,鞭笞百鬼,及驅使社公」。書中並沒有說明,麴聖卿與壺公何方神聖?師承何人?但可以確定是,既能畫符施術,便是閩越所謂的「符仔仙」;費長房則是汝南(今河南上蔡東南)人,拜在「符仔仙」門下,成為東漢時著名方士。顯然「符仔仙」也是諸子百家中之一家。

符籙術起源于巫覡,原始社会缺乏醫療知識,生活遭遇困境肢體病痛,仰賴巫覡以神奇獨特的巫術救贖,各地區族群習俗不同,巫覡各有巧妙,創造的巫術各異,以擄獲信心為目的,符籙便是巫術形式之一。

符就是符号或標記,算是巫覡的創藝;籙是書冊典籍,上天登錄在案,具有「天道法力」的符號,就像國會通過的憲法,對政府機關及全國人民,都具備約束力;;符籙合併,就是「天道」付予法力,所儲存的符號檔案。

由已挖掘的考古遺跡,顯示人類最早符号,出現在陶製容器,江西「仙人洞」、「弔桶環」遺址,(前20,000年至前19,000年)的陶罐碎片,該遺址3B1層出土的「條紋陶罐」,至少有13,000年的歷史,陶器(片) 條紋包含不規則三角紋、交錯狀粗繩紋,骨魚鏢和鹿角片等的刻劃紋路,這些各種不同形狀的刻劃紋路,迄今還是亞洲發現最早的符號。「仙人洞」北75km的景德鎮,後來成為聞名世界的瓷器產地。可見江西鄱陽湖以西地區,文化開發得甚早。

在「仙人洞」南方450km,福建漳平・奇和洞遗址,考古⑤-③C層(距今约9000—7000年前),也發現陶器(片) ,大多數是素面,部分具有斜向或交錯繩紋,新增少量刻劃鋸齒紋、戳點紋、波浪紋、弦紋、壓印紋、指甲紋,有紋路的容器中,少部分,具有小鏤孔,符號與小鏤孔,多位于容器口邊沿和頸部,這些多樣化的陶器符號遺跡,應是由區域內「仙人洞」文化演化而來。

從先後兩個遺址,符號遺跡種類可推斷,素面陶器(片)屬於通用容器,不須標示,如釜(鍋)、瓦片、碗、盤等等之類;而罈、罐、缸等用於中長期儲存或醃漬食物類容器,為辨別內存食物種類,有必要在陶製容器外顯著位置,刻劃不同紋路,作為內存物資辨識符號,有小鏤孔是溢流或透氣孔,用來儲存發酵物資(約民國40年筆者幫阿公,由酒罈打酒改裝瓶時見過)。陶容器儲存食物,因乾燥不夠,以致敗壞長蛆,透過容器製造者與使用者長期溝通,刻劃紋逐漸成為儲存成功與失敗的代表。

浙江杭州餘杭良渚遺址,存在(前3300年—前2000年),是新石器時代文化遺跡,在良渚文化的一些玉器和陶器上,出現不少的符號,這些符號已接近了早期的文字。
良渚文化・反山十二號墓,出土象征王權的「玉钺」,器身两面都雕琢着駕馭飛鳥的完整「獸面神人」紋飾。這「獸面神人」遺跡,並不只是隨葬品,它遍布古城及環太湖地區,這種繁簡不一的「獸面神人」,頂戴羽冠,中間是圆眼獠牙的獸面,下有飛禽的利爪。應該是時人敬畏的神祇,顯然符號已經神格化了。
三千年前古城外圍水利系統,被確認是大禹治洪水的遺蹟,工程到底多偉大:
1. 谷口高壩‒
遺蹟水壩共有6條,占地面積136.41公頃,相對高度10-15米,封堵較高山體間的六個較大谷口。
2. 平原低壩壩‒
占地面積349.24公頃,相對高度約6米。
3. 山前長堤‒
全長約5公里,壩寬20-50米,相對高度2-7米。
總工程估算,需求土方約3,880萬m3,依大禹治水13年成功計,沒有機械甚至於連青銅器都還沒出世的年代,動員人力遠超過一萬五千人,這種超級大土方工程,現代人,首先測量打樁插旗幟,原始人沒有那麼高水準,但是劃分取土及堆置地點順序及運土動線,總是免不了插旗標示記號,否則施工就會大亂,大工區記號要有系統,符號就派上用場,組織動員以神祇「獸面神人」坐鎮祭祀,再以符號定位,穩定工人的心,工程便可順利推動。

大禹治水,解決古城人民洪水危厄,偉大功業,龐大參予者,人人引以為榮,自己所遵循的工作符號,便成為家族榮耀代表,經歷千年世代傳承,故事廣佈江南地區,並且逐漸神格化,符號終於被巫覡青睞,藉巫術神通付于符號法力稱為「符法」,傳承「符法」的巫覡,閩南人稱「符阿仙」,這種文化,一直是江南地區,原始醫療驅魔鎮邪,解疾厄的重要信仰,如林默娘閭山學法,返鄉修道斬妖除魔,道成升天為神仙。「符阿仙」的醫療服務,並未求賞,求醫者依能力所及自動奉獻,早期是自產現有的物資,這種求醫報賞的方式,台灣「符阿仙」一直到60年代都沒改變。

大禹治洪水神話:大禹至牧德之山,遇神人。神人授禹『靈寶五符』,以役蛟龍水豹。事畢可秘之於靈山。禹治水成功後,藏於洞庭之包山。神話故事作者以「情節需求編撰」,不須史實經歷,神話內容除大禹治水和『符號』外,全部虛構,只為證明後者出自治水,所謂神人就是創造『符號』系統的工程師,應該就是製造陶罐符號的「陶工」,後世巫覡以「神人」掩飾真實身分,賦予法力便在傳播中產生。

歷史上,「符法」最有名應屬「茅山」,南方距離浙江餘杭良渚遺址230km
,西北方37km是句容市;茅盈祖師(西漢景帝時代前 145生)、茅固、茅衷三兄弟。「道書」記載,茅盈祖師學道,拜西城王君為師,西城指「王母娘娘西域荒野之國,王君是國之君王」,這是神話虛擬的國度與人物,除道書不見典籍記載。

不管傳說多麼神奇玄奧,茅盈祖師還是「茅山」第一位「符阿仙」。在凡人的境界裡,茅盈在「巫術符法」發祥地,江南「會稽」,拜當地巫覡為師,學得「巫術符法」,在句曲山建茅庵修道,從事為民治病解疾厄,承接民間祭天謝神開工謝土等祭祀,贏得大眾信賴,業務忙碌,於是茅固、茅衷一併投入,遠近知名。民間暱稱「三茅山」,簡稱「茅山」。漢宣帝元康2年(前65年),有司奏報浙江丹陽句曲山有茅真人,白晝飛升,萬姓瞻睹。從此「茅山符法」名聞天下,成為「方仙道」中之一道。此後,遊歷「茅山」訪道方士日漸增加。「道書」记载, 300年後(三國末期),靈寶祖師葛玄的師傅・左慈,曾齋戒三月登「茅山」訪道,足見「茅山道法」在當時的地位崇高。

傳說,380年後,東晉初年(317年),南渡的天師道士,撰成『靈寶五符經』。但是葛洪也於(317年)完成『抱朴子』內外篇撰著,內篇數引其文。顯然南渡的道士撰成時,『抱朴子』連外篇都寫完,南渡的道士應屬虛構;另一說,『靈寶五符經』約成書於魏晉之際,(265年)曹魏亡西晉建國,距葛洪(283年生)學道不過30〜40年,葛洪不可能不知『靈寶五符經』作者何人;合理推斷,葛洪〈313年〉,從羅浮山(廣東)回到家鄉江南句容,隱居不仕,把當地「茅山巫術」符圖文,加上羅浮山蒐集的「閩粵巫術」符圖文,或許還有師門傳承下來的地方巫術符圖文,彙集撰著『靈寶五符經』成為『符籙』,各地不同的巫術符圖文從此統一。葛洪隨後寫作『抱朴子』,在內篇加以宣揚,故『靈寶五符經』作者疑應為葛洪。

到了東晉末年(約386-420年間),葛洪曾孫,葛玄五代從孫・葛巢甫,偕同葛氏道友,把左慈以降代代傳承的著作,加上自己撰著,編列卷序完成『靈寶經』造作,後續以『靈寶經』為經典,奉祀葛玄為祖師成立「靈寶派」,『靈寶五符經』便成「靈寶派」重要經卷。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sx7613&aid=16985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