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常說遇到小鳥是幸福的事,能拍到小鳥要靠機緣。住在東吳校園內,每天早上小鳥們多齊聲嘰嘰喳喳,早年連操場中的八哥都不能辨識。換成數位相機時,多購買了一只300mm的鏡頭,有一天在校園拍到一隻精神奕奕的小鳥(後來才知道那不過是很尋常的樹鵲),總覺得不夠好,後來參考鏡頭評價後,購買了一只400mm的業餘「打鳥」鏡頭。從此,拍攝小鳥就勞動這枚鏡頭了。因為工作關係,只能在校園與外雙溪流域拍拍而已,多年來的觀察,總共累積了五十多種。
因為是自行溜達,只限於外雙溪流域,所以能遇到不同種類的小鳥當是幸福的事,因為鏡頭所限,所拍到的小鳥,經過剪裁後,用於製作影片等教材是可以的,但要拍到不用剪裁的美照,那就要靠機緣了,例如有一回,我扛著長鏡頭腳架在外雙溪河濱公園歇息時,一對伯勞飛到我跟前的美人蕉上,居然沒有發現身後有我的鏡頭;有一回校園的藍鵲雛鳥雙雙飛到構樹樹枝上,剛好離鏡頭不遠;又有一回一隻洋燕冒失地停在操場邊的網子上,還回頭看了我鏡頭幾眼。
鳥兒有著美麗的羽毛,嘹亮的叫聲,明亮的大眼睛,除了少數如老鷹帶點冷俊外,其他鳥兒的眼神都天真、無辜,除了失雛的頭幾天外,大多時候都無憂無慮,小鳥吸引我的追尋。
外雙溪流域的小鳥,有著地理分布的不同,有季節分布的不同,如紅鳩、黃鶺鴒,只會出現在洲美,喜鵲在平地出現也較多,外來種埃及聖䴉多出現在河口附近,東吳旁的外雙溪僅僅是偶而出現。一些鳥兒是夏天的候鳥,如燕子,大多數的候鳥出現在冬季,只是有些捨不得離去,成為留鳥,或者早早光臨。既然是外雙溪流域,水鳥出現也多,紅蕃鴨出現在原住民公園的忘憂湖、東吳旁的外雙溪,還有內雙溪的碧溪橋下方水潭,看起來算是逃鳥了。這裡輯錄了以校園與外雙溪流域中下游段為主的小鳥。
「外雙溪的小鳥」短片
小鳥築巢育雛很動人,各種小鳥有些不同,因為要連續觀察又要教學研究,所以只方便拍攝校園中的小小鳥。烏秋喜歡在綜合大樓前的黑板樹上築巢,而且很環保,每年多循環使用,剛好透過體育館樓梯的氣窗,可以近距離拍攝,完整紀錄過兩巢的成長過程。再來是台灣藍鵲,最早的一巢是在安素堂後方的楓香樹上,比較遠,還好的是三隻幼鳥飛到大榕樹旁的構樹上,距離鏡頭很近。校園中五色鳥的聲音此起彼落,常看到五色鳥鑿樹洞,真正記錄到育雛過程的只有在大榕樹旁烏桕樹斷幹枯枝上。綠鏽眼很都市化,經同學們通知原來在綜合大樓外側的走道旁,就在灌木圍籬裡築巢育雛。當年在綜合大樓前除了一巢烏秋外,尚有一巢紅嘴黑鵯,可惜這一巢幼鳥毀在八八風災裡。
「小小鳥出生在東吳」短片
改以影音記錄後,最完整的一巢小鳥育雛便是綜合大樓前烏秋慣住的黑板樹上,這一巢特別的是很有故事性,很有生命教育的意義。這一巢小烏秋出生時有四隻雛鳥,然後小寶貝一隻一隻地消失,在大豪雨當天親鳥翼下只剩下一隻,這一隻僅存者在親鳥呵護下健康成長,在東吳畢業典禮當天離巢,飛到對街的南洋杉樹枝上,這過程見證了親鳥的偉大,見證了師生合力清理災後的校園,見證了東吳教育的完滿。這部短片是將早年的每天紀錄,重新整理,並配上很具感情的旁白配音。這一集是所有短片中最長的,但是我捨不得將具有完整生命教育意義、很有故事性的過程剪短。
「東吳烏秋成長記事」短片
外雙溪流域的小鳥反映了各物種的特性,反映了環境的變化,也反映了我們對外來種與物種保育的成敗,小鳥的活動與成長可以作為教育的導師,就看師生們有沒有用心看了。
溪邊常見的褐頭鷦鶯喚友
雨農路騎樓裡的小家燕
冒失的伯勞雌鳥
八卦中的白腰文鳥
五色鳥辛勤鑿樹洞
喜歡玩水的灰鶺鴒
大白鷺在外雙溪飛翔
喜歡群聚的八哥,混雜了不少外來種
東吳操場裡的外來種八哥-白尾八哥
請參考
我認識的東吳大學校園
東吳大學的自然環境與蕈類小精靈
士林的血脈-福德洋圳
藍鵲是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