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與棒球
2014/03/17 18:59:30瀏覽1916|回應2|推薦20

我不能寫棒球,只能寫我與棒球,我從小生長在踢足球的國度裡,平常說「打球」的球只有足球,沒見過其他球種。直到那一天我扛著行李鋪蓋從松山機場下飛機(那是波音707啊!),上了一輛計程車,請司機帶我去台北車站坐火車。一上車,司機給我看報紙,頭條就是巨人少棒隊在威廉波特獲得世界冠軍,司機合不攏嘴地介紹許金木等球員。那時,許金木何許人也?棒球是啥運動?我一概不知,只好附和著,反正大家高興嘛。後來才知道,前一個年度的七虎隊兵敗威廉波特,全國黯然,這才造就了巨人勝利時的舉國歡騰,我正好恭逢其盛。

大學有許多系際球類比賽,棒球是其中重要的一項,特別是許多南部來的同學多少都會打棒球,有些同學加入了系隊。作為觀眾啦啦隊,我和同學們都擁擠到一壘和三壘線旁,那只不過是操場的一個角落而已,觀眾完全沒有防護設施,只顧著為同學們加油。那顆白色的不知道重量的棒球,以各種軌跡飛入捕手手套時,發出或清脆或沈重的聲音,從聲音就可以知道球速的快慢。我得到的印象是:第一是我唸的系棒球隊是不行的,三兩下就被淘汰了,第二是球速快也可能會被打得很慘。我現在是老球迷了,知道球速很重要,但是沒有落點和速差,光快也不管用。

民國六十年代初,當時民風樸素、勤奮,正值從農業轉型為工業時期,經濟日益發展,沈悶的社會氛圍,棒球正好是國民宣洩的管道。那個年代獲得威廉波特少棒冠軍是了不得的成就,為了看實況轉播,國民每每熬夜到凌晨,圍守在電視機前面,為小選手們緊張,為國手們歡呼。我當然不例外,也熟悉當時選手的名字和守備位置,如黃清輝、鄭百勝、郭文理、黃清叢…等。那個年頭,從北中南東各區選拔賽開始就是全國性的新聞,有全國性的轉播,特別是實力強勁的南部球隊,巨人、飛獅、垂楊等都耳熟能詳。

緊接著得獎的少棒隊進入北華興,那是蔣夫人辦的學校,沒得獎的遺珠球員進入到南美和,青少棒和青棒延續出南美和和北華興的雙雄競爭,後來分別升學到文化和輔仁,又有了文化和輔仁兩個大學球隊的競爭。我唸的大學裡的棒球隊沒知名度,除了常看體育新聞、觀看電視轉播棒球賽外,偶而到台中球場看當地學生球隊比賽,只認得兩名球員,一位是上中下肩都能出手的投手高文川,球速不快,一位是快速球霹啪響的胡賢聰,後者後來還當過國手。

那時候,知名的學生球員還沒有進入到社會球隊,社會球隊以合庫、台電、可口奶滋和軍種球隊為主,合庫的球員包辦大多數國手名額。腦中還記得的名字如飛毛腿外野手謝明勇、投手譚信民、陳秀雄、蔡樹王、蔡旭峰等都是響當當的人物,譚還曾加入美國職棒小聯盟,陳還領軍打贏日本隊,蔡旭峰臨老還曾加入過時報鷹呢。

除了少棒國際賽有電視轉播外,成棒在亞洲、美洲等地的比賽常常只能聽收音機轉播。我記得民國62年亞洲盃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收音機播報不到二十歲的高英傑面帶著笑容,投出一顆一顆快速球,雖不像現在一樣可以直接告訴聽眾球速,高就是在那一屆賽事冒出頭來的。

到國外升學後,也就暫時離開這些棒球的訊息。唸書的這所大學,美式足球全美有名,那時出了名將Hershel Walker,籃球出了個Dominique Wilkens,網球也頗有名,棒球不怎樣。民國69年(1980),同學們互相吆喝去為青棒加油,鬧烘烘地坐上亞特蘭大代表處所安排的灰狗巴士,不停地坐了十幾個鐘頭,到位於佛羅里達州南方的羅得戴堡(Fort Lauderdale)青棒比賽的場地加油。坐到腰酸背痛,在車上聽聞淘汰賽敗戰了,不必到球場了,悻悻然坐原車折返,只到Orlando的海洋世界和迪士尼轉一圈,聊勝於無。那一屆投手還有郭泰源、謝長亨等名將呢!第二年捲土重來,又坐上往羅得戴堡的巴士,這一年很幸運地到達會場加油,但看滿場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冠軍賽接連換上幾名投手,黃平洋和陳義信先後出場,沒想到幾年後,這兩位小毛頭分別以金臂人和飛刀手名震國內職棒圈,黃賣便當有成,一躍而成為市議員呢!我還記得當時巴士上一位Clemson大學同學還為我畫了一張漫畫人像。

民國77年(1988)在美國進修,帶著妻女出遊尼加拉瓜瀑布途中,經過賓州的威廉波特(Williamsport),這個連續好多年出現在臺灣凌晨電視轉播中的小鎮,只不過是美國尋常小鎮,沒幾戶人家,平常冷冷清清的。球場蓋在斜坡上,可以坐在外野的草地上曬著太陽看球賽。到了美國才知道,我們每年轟動的賽事僅是老美小朋友夏日活動之一,因為是老美重視的傳統嘉年華式活動,美國廣播公司(ABC)每年都會轉播比賽。

我運動能力不怎麼樣,但是愛欣賞運動,那是力和美的結合,愛看紀政跨欄,愛看梁戈亮魔術式乒乓球,愛看麥肯諾和伯格的網球對戰,愛看古金水和李福恩的撐竿跳競爭,更愛看充滿戰術意志的兵團作戰,如美式足球。棒球後來成為我愛看的運動,棒球就如同繃緊的弓弦,箭剎那射出,立時吶喊奔跑,瞬間變出局或得分。臺灣的棒球當然源自於日治時代,但是目前之所以當紅,卻源起在我關心棒球(巨人少棒)前沒幾年的紅葉少棒,從此後,少棒、青少棒、青棒、成棒以及職業棒球,逐步推廣。這數十年間,許多名將起起落落,當年臺灣第一名投譚信民只能短期留在美職小聯盟,而今天陸續有好幾位上過大聯盟了,可見臺灣人的體質、體能天賦和後天的技術訓練日益進步。如果國小和國中的棒球活動,多些興趣,少些升學利誘,少些超強度訓練,可能會孕育出更多的棒球名將!

我忘記了同學和球員的名字,左邊的老兄是阿特蘭大代表處沈仁標處長,後來還當過外交部次長。

( 興趣嗜好運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onghc70&aid=11787756

 回應文章

植物(晴晴--好可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可佩!
2014/05/28 12:36

閣下對棒球如數家珍,可佩!

個人也偏好運動的力與美,運動也是我們與孩子們的生活核心。

wonghc(wonghc70) 於 2014-05-28 14:35 回覆:
年輕時踢足球,打羽毛球、桌球、網球,這些現在都嫌激烈了,只能慢跑、騎單車。

盹龜雞~ 五月23日 科隆主教大教堂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5/15 13:14
少棒比賽是當年的 轟動事件啊 , 謝謝你串起歷史 , 讓我們拾起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