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1/16 02:47:00瀏覽783|回應5|推薦36 | |
曾有一則醫藥新聞提到:「台灣醫界應儘速找出適合國人的各種藥物劑量。台北榮總新藥臨床試驗與研究中心主任江晨恩說,許多新藥臨床試驗在國外進行,未考慮西方人與國人體型與飲食習慣不同。例如:西方人早餐喜歡吃沙拉、咖啡或牛奶,但國人較常吃油膩的燒餅油條,在國外進行的臨床試驗建議劑量,不見得適合國人」。 這段新聞中提到飲食習慣及體型的不同,在國外進行的臨床試驗建議劑量不見得適合國人。讓生活在美國,不常看醫的我早先就對在美華人看西醫有些疑慮和體驗。對我而言,在美國小病看醫生,感覺像是找個醫療顧問談談,聽聽建議。 以前在台灣時,感冒對我而言是平均三、四個月就中獎一次,每次感冒一定扁桃腺發炎,發高燒,所以養成拒吃成藥,一定要看醫生及服用醫生開的西藥。十多年前,剛來美國的我,第一次感冒也選擇看醫生,結果要打電話預約,最快的看診時間也要一星期後了,那時心想,搞什麼?一星期後,感冒都好的差不多了,還要看嗎?但也沒有難受到要看急診或緊急護理( Urgent Care ),最後只有先服用不需醫師處方,在美各大藥店可以買得到的感冒成藥,因看了醫生,醫生也不會開藥,且頂多外加一句你如果發燒,流鼻涕感覺很不舒服,可以服用某廠牌的感冒成藥或退燒藥。 記得剛來美第一年,我時常腹瀉。有一次,不知是因中暑、水土不服或何故,那次嚴重腹瀉地難受,就到學校可以 Walk-in 的醫院掛號就醫。等了一個多小時,經醫護人員的基本體重,體溫及血壓測量後,才見到醫生問一些問題,約三至五分鐘,最後沒有打針吃藥,只建議我回家先不要吃平時的餐點,肚子餓只要多吃香蕉及多喝水。那時我聽了心裡一個大問號,也問了醫生吃香蕉及喝水不是會持續腹瀉嗎?醫生回答:是,但那沒關係的,這樣過幾天就會慢慢恢復正常了。要我試看看,如果沒有改善,感覺更不舒服的話,再回來覆診。 先前,因意外使得我左腳姆指骨裂,到急診室經過一系列檢查後,只開了止痛藥給我,並要我看過家庭醫生後,家庭醫生會幫我轉診到一位骨科醫師那復診。當我去看家庭醫生時,家醫看了急診室的報告後,說急診室開的這份止痛藥的藥效比較弱,她另開了一份止痛藥給我,並簽一份轉診某骨科醫生的信給我。當我去看那骨科醫生時,骨科醫生也和急診室的處理方式一樣,照了X光後,看看淤青的表皮及X光影片所顯示的骨裂狀況,再檢查一下韌帶有沒有受傷後,就用一固定板再將我的腳指固定好,然後說此傷大概六至八星期就會自然癒合,就這樣也沒任何內服或外敷的藥。 但說到家庭醫師開的止痛藥,我服用後會心悸、胃痛、噁心及嘔吐,過去從來沒有胃痛的我,痛得我全身忽冷忽熱的。幾星期前,因經常性偏頭痛看家庭醫師時,也和醫生談到這份止痛藥對我的影響,這次的家庭醫師是日本人,不是上次的老美(此家庭醫師診所是一醫療團隊,不是固定同一位醫生),結果這位日本醫生的答覆是這份止痛藥,藥效強,而我的體型比較小,體重也比較輕,所以才會有藥物不適的現象。 另外,記得生完孩子時,在醫院,老美護士給我的餐點是一大杯加了冰塊的冰水、優格、 Jell-O 果凍、及一碗美式雞湯麵。那時家母看了,一臉無法置信的表情說,怎麼都是冷的,要我只吃溫熱的美式雞湯麵,其他冰冷的東西不要吃。而護士那時拿給我時說,吃冰的東西,可以降低疼痛感。 由這些現象看來,在美看診,如果可以選擇時,是否應首選華人或亞洲醫師會比較合適些呢?這個問題在我心裡盤旋很久了,但至今仍是一個疑問。 |
|
( 在地生活|北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