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3/30 20:49:37瀏覽1185|回應1|推薦19 | |
在一片危機與恐懼狀態中,我正好在閱讀何曼莊兩年前的《大動物園》。以人為本、以許多光明正大理由(健康也好,優生也罷,甚至是安全)將另一個生命處死,是我們多數人的最合理化思考。 何曼莊在《大動物園》前言裡以丹麥動物園一頭健康的公長頸鹿「馬略」為例,沒有疾病沒有殘缺,但卻被動物園方決定電擊處死,理由是「基因過剩」。動物園擔心「馬略」的基因與多數長頸鹿太接近,會造成近親繁殖,因此希望迎接新的公長頸鹿進園裡,而兩頭公鹿又無法見容於同一場域,幾度向外尋覓他處收養而不可得的情況下,動物園最後決定讓「馬略」平和人道死去。 此決定引發社會一片撻伐,為了平息爭議,動物園還特地開放民眾參觀目睹整個電擊死亡的過程,接著還把「馬略」肉體肢解後,餵了園內的獅子,獅子品嚐了極為新鮮的肉品。
這是食物鏈,只是透過人類加工。 若許大家不解,為何基因過剩為何會讓一頭「馬略」成為被殺死的理由?因為人類的跨國繁殖計畫裡,是以推進生物多樣性為目標,並以基因組合的稀有程度作為衡量動物生命價值的標準。換言之,瀕危的生物,一定被科學家致力保存;反之,過剩的同種,就會以人工方式加以控制。
因此合理化殺死動物,一直都存在,不只在屠宰場,更多是在實驗室與動物園。 試驗室裡最多的生物是老鼠,屠宰場上最多的動物是豬。何曼莊說,豬與鼠,是動物裡相對來說智商較高的,也就是更能感受痛苦,但是鼠豬之死乏人聞問;而漂亮迷人的「馬略」要被電擊死前,動物園人員不僅被抗議,還遭受死亡威脅。
「難道動物生命的權利是來自人類的喜愛嗎?」何曼莊提出疑問,當然最後根本決定性的因素就是前面所說的基因過剩問題。為了讓動物死得很人道,科學家致力改善畜牧與屠宰場環境。冷靜理智的科學,讓我們可以有品質更好的肉品享用,不會吃到死前淒厲慘叫或者有毒殘留肉體的製品。 在科學家的理智與完美目標主導下,何曼莊形容「最純淨的心靈走上最殘酷的道路」,馬爾薩斯的人口論與從達爾文那兒被曲解延伸的日軍在中國進行的人體實驗、納粹因優生學而大規模屠殺猶太人。
「當第一個不值得活的人被殺,而無人質疑,其後便會有第二個人被殺,有第二個人被殺,就可能會有第六百萬個人被殺。」
「該殺誰,誰該死?」理由,都是人給予的。 在哪樣的時空裡,人類都可以針對那樣的時空給予是生是死的理由基礎。
從ISIS的恐攻立場來看,攻擊世界以重新締造新秩序,為何不可以?站在我們有權利捍衛自己的生存安全感,「不適合與我們一同生活的人」,我們為何不能判死? 但別忘了:殺戮就是殺戮,不管任何理由。 或許哪天我也成了被多數決定該死的對象,就跟公鹿「馬略」一樣,也跟被實驗的中國人或者被屠殺的猶太人一樣,環境都說我該死,我就得知道,我不該活在這世界。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