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02 21:25:43瀏覽677|回應2|推薦31 | |
幸福感是人生一大財富 唐太宗 無論是追求個人幸福,或是創造眾人的幸福,一定要找到 幸福的源頭,一切美善的恩賜與幸福的人生,主要來自於 認識上帝、敬畏上帝,過著愛神愛人的生活,自然就能擁有 人生的一大財富─幸福感。 筆者日前在「台灣聖經網」的網頁閱讀到一篇文章:「哈佛大學今年最受歡迎的一堂課」,獲益匪淺,也願意在此分享筆者的心得與領悟。 一般人一提到哈佛大學這個舉世著名的大學殿堂,不禁會肅然起敬,以為所開的課都是莫測高深的專門學問。但出人意外地,前述哈文提到哈佛大學今年最受學生歡迎的一堂課,在選修課排行榜上最夯的是「幸福課」,選修人數達到850人之多,超過了王牌課《經濟學導論》的人數,讓授課講師也大感意外。而教這門課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講師,名叫泰勒‧本-沙哈爾,自稱是一個害羞、內向的人。 顯然,泰勒的「幸福課」內容頗能打動人心,切合現代人心的需要,所以修這門課的學生逐年增加,使「幸福課」叫好又叫座。現在許多功成名就的人,或是許多有錢的富豪,似乎過得並不快樂,人生什麼都有,就是缺少幸福;就算「窮得只剩下錢」,也只是錢多,卻絲毫沒有幸福可言。 許多在職場奮鬥打拼的人,辛苦了大半輩子,到頭來卻發覺不知「為誰辛苦?為誰忙?」儘管職位愈爬愈高,薪水愈領愈多,卻常感嘆:「高職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興。」工作得不快樂、不高興,自然沒有幸福感可言,經常萌生不如歸去的念頭。至於下焉者,中年失業者所在多有,更是離幸福生活極為遙遠。 人生在世到底要追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泰勒堅定地認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他的理論是:「人們衡量商業成就時,標準是錢。用錢去評估資產和債務、利潤和虧損,所有與錢無關的都不會被考慮進去,金錢是最高的財富。但是我認為,人生與商業一樣,也有盈利和虧損。」
「具體地說,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時可以把負面情緒當作支出,把正面情緒當作收入。當正面情緒多於負面情緒時,我們在幸福這一『至高財富』上就盈利了。」 「所以幸福,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帶來快樂和意義的目標,然後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樂的人,會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裡,享受它的點點滴滴。」
泰勒希望他的學生,學會接受自己,不要忽略自己所擁有的獨特性;要擺脫「完美主義」,要「學會失敗」。泰勒還為學生歸納簡化出10個重點項目,包括:1:遵從你內心的熱情。2:多和朋友們在一起。3:學會失敗。4:接受自己全然為人。5:簡化生活。6:有規律地鍛煉身心健康。7:充足睡眠。8.慷慨助人。9:勇敢向前。10:心存感恩,表達感激。 仔細分析以上泰勒的論點,其實可謂是卑之無甚高論,只是常被一般人所忽略,所以追求幸福不是什麼高深學問,而要從小處做起。就像一個寓言故事說,有一隻小貓一直咬著自己的尾巴在原地打轉,貓媽咪看到了,就問小貓:「寶貝,你為什麼一直咬著自己的尾巴在原地打轉呢?」小貓回答說:「 因為幸福在尾巴上,我在找幸福啊!」貓媽咪告訴小貓說:「你只要昂首闊步往前走,幸福就自然跟上來了啊!」這也就是泰勒鼓勵人要勇敢向前,面對人生的挑戰,不要懼怕,凡事多從正面思考,幸福就自然會尾隨而至。 在童話故事的結尾,通常會有一句千篇一律的註解:「從此王子和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可見幸福快樂對一個人是何等重要,如果一個人的一生都能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的確是美好的人生,足以死而無憾矣! 聖經上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又有什麼益處呢?」同樣地,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一生的幸福,又有什麼益處呢?所以不要強求名利財富,儘量過簡單的生活,「有衣有食,就當知足」,再加上凡事心存感恩,樂於分享助人,就可以創造或感覺到人生的幸福。而幸福是無價的,也是有錢也買不到的,所以一個人的幸福感,是人生的一大財富,也是一種無形財富,其重要性更甚於有形財富。 對於基督徒而言,追求幸福固然很重要,但卻不是像泰勒所主張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因為人生除了追求個人的幸福之外,應該還有更遠大或寬廣的目標,追求個人的幸福只是「獨善其身」,能夠創造眾人的幸福,即是「兼善天下」,這種人生豈不更好?追求個人幸福,可以視為創造個人的財富;創造眾人的幸福,則是塑造另一種「均富」的社會,對人類的貢獻當然很大。 但無論是追求個人幸福,或是創造眾人的幸福,一定要找到幸福的源頭,一切美善的恩賜與幸福的人生,主要來自於認識上帝、敬畏上帝,過著愛神愛人的生活,自然就能擁有人生的一大財富─幸福感。這種人不但自己是幸福的人,也可以帶給很多人幸福。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