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04 15:10:48瀏覽3490|回應0|推薦0 | |
激勵員工 業績倍增 ─員工需要胡蘿蔔激勵 /張世民 本專欄上期「討好員工,老闆得利」一文,已概略提及不少國內外企業絞盡腦汁提供各式各樣福利以討好員工的實例,筆者友人也錦上添花的告訴筆者,國內許多大企業,尤其是高科技公司,均大手筆的增添員工福利設施,毫不吝惜。諸如一流設備的現代化員工俱樂部,裡面有健身房、游泳池、三溫暖Spa間、有氧舞蹈室、高爾夫球練習室、棋藝室、視聽閱覽室等,可謂應有盡有,不一而足。事實上,這種重視員工福利的企業和老闆愈來愈多,毋寧是上班族的福氣。 滿足員工的心理和心靈需求 然而光討好員工,提供好的物質享受或硬體設備還不夠,還要激勵員工,滿足他們心理或心靈的需求。畢竟,有時優渥的金錢待遇和物質享受,不一定能買到員工的心。 《牛津辭典》對激勵(recognition)的定義為:「因為某人的工作或行為,而給予公開的褒獎或是獎勵。」人力資源學者則將激勵分為外在與內在,也就是財務與非財務獎酬。 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層級」金字塔理論,由下而上,依序為生理、安全、愛與歸屬、自尊、自我實現等需求;由物質(肉體)層次逐漸提升到心理(心靈)層次。可見要滿足一個人的需求,要兼顧生理與心理層面,也就是滿足身心靈三方面的需要。 職業球星及著名的舞台表演者,年薪都是數百萬或好幾千萬,一場門票或一場演出的收入都極為可觀,但他們更在乎的是觀眾的掌聲。 在球場上的明星球員,或是在舞台上所謂天王級的歌手,別看他們威風八面、光彩奪目,一舉一動都是眾人眼光的焦點,外表看起來似乎自信滿滿,很神氣,其實他們的心理壓力是很大的,也很在意觀眾的掌聲鼓勵與喝采支持,掌聲愈是大聲,反應愈是熱烈,愈能激發他們的潛能,愈是賣力演出,表現得也就淋漓盡致;但一旦觀眾席上出現噓聲,或是掌聲反映冷淡,立即影響他們的心情,甚至失去自信心,以致可能表現得荒腔走板,完全走樣。所以,觀眾的掌聲與喝采聲,對於球場是的球員與舞台上演出者,是非常重要的。 員工需要要老闆和主管的鼓勵 在職場上的上班族,亦復如此。很需要老闆或主管的鼓勵,一個適時的鼓勵和獎勵,馬上就可以鼓舞員工的士氣。所以懂得員工心理的老闆或主管,隨時不忘給員工或屬下及時的鼓勵。 顯然,企業或老闆在面對員工時,討好員工還不夠,還要激勵員工。根據員工的不同需求,設計褒獎制度、方式與內容,以獎勵員工,提升員工士氣。 美商惠悅企管顧問公司的顧問魏美蓉,即有如此深刻的親身體驗。惠悅企管顧問公司今年二月從全球六千位惠悅企管菁英裡,挑出十一位傑出顧問,邀請他們至美國華盛頓,與公司總裁一同共進晚餐。魏美蓉不僅榜上有名,更是四位獲得總裁獎(Chairman Award)殊榮的其中一員。 老闆親自表揚 員工受寵若驚
在輕鬆的用餐氣氛途中,何利傑起身到旁邊的小立桌,開始頒獎,他清楚說出每位得獎者的貢獻。輪到魏美蓉時,何利傑一字一句的說:「這一年來,惠悅因為魏美蓉的五個連續案子,贏得了兩百萬美元的合約!」 手工巧克力獎勵奏效 去年十二月,台灣萊雅(L'Oral)化妝品香水事業部總經理陳敏慧,雖然人在巴黎出差開會,當她得知高雄漢神百貨週年慶起跑的第一天,公司旗下蘭蔻(Lancome)化妝品專櫃的銷售業績特別好,她立刻拿起電話,要同仁替她致送專櫃美容師每人一盒手工巧克力,以獎勵他們的表現。 一九四八年,《經濟學人》(Economist)雜誌首次提出「胡蘿蔔與棍子」理論,胡蘿蔔比喻是激勵,棍子則是懲罰;有人因此主張胡蘿蔔與棍子應交互運用,但有更多的人主張,應多用胡蘿蔔(激勵),少用棍子(懲罰)。此種激勵觀念提出至今,雖已超過半世紀,仍方興未艾,尤其受到教育界與企業界的重視。 員工是需要被激勵的,那怕是一句讚美的話、一盒巧克力、一張卡片、一餐飯、伊頓慶功宴、一場頒獎典禮,都會產生出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從而讓員工士氣大振,企業業績倍增,對老闆而言更是小投資、大收益。諸位老闆們,胡蘿蔔之妙用大矣,何樂不為呢?!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