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莫笑風塵,願結好緣
2012/05/29 12:57:11瀏覽1042|回應0|推薦21

師父教過我們開始抄經前,先靜坐片刻,讓心沉靜下來再進入經典。經過這番抄經前的調息調心步驟,進入抄經後,才能是用「心」在抄經,而不是只用手抄而已。

師父總說抄經修持是在練心,不是來參加書法比賽,也不是論件計酬的作業,所以不需急躁。只有不疾不徐,以誠敬的心安住在一筆一劃上,才是真正「心」起作用的修行。

自從參加抄經修持以來,自覺受益良多,別的不說,在日復一日的抄寫經文後,漸漸體會到專注抄經的樂趣,「莫笑風塵滿病顏,此生原在有無間;卷舒蓮葉終難濕,去住雲心一種閑。

心寬了,心靜了,心平氣和了,有什麼比這個更讓人輕安?

從前,不知看管自己的心念,往往一念既起,便任由它一路狂奔,絲毫無法(其實是不曾用心)力挽狂瀾,由著它自編自導自演,到最後不僅自己疲憊不堪,甚至因此越來越氣憤,氣憤念頭裡那些情節中傷害過自己的人。而這些紛擾的念頭,或許已事過境遷,又或根不存在,卻是因自己的心,而將自己縛住了。

這樣的雜念紛飛一場,究竟是無益於身心的啊!

白居易有首禪意頗深的詩,「蝸牛角仩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隨貧隨富且隨喜,不開口笑是癡人。」

想想,人生短暫,有什麼好爭的?一口氣?一個致歉?過去的事已經過去,逝去的歲月不會再回來,讓往昔的點滴困擾自己,最是不智。

現在,抄經當中,偶爾念頭岔出,很快就會驚覺,然後在懺悔中收攝心念,再安放在正抄寫的經文之中,依止於法海。我很喜歡修行是修正行為的說法,我所要學的便是在一次次的修正心念裡,對過往淡然看待,直到再也沒有什麼事是要惱怒的。

00九年四月份抄經時有幸聽聞遠從南非回到台灣的慧祥法師開示,法師妙語如珠,一句句彷若醍醐灌頂,霎時清醒許多。慧祥法師說:「娑婆世界是座學校、是視聽教室」,那麼在此中所聽見的、所看到的,都應是自學的教材,無論是好的,或是不好的,在在都是教導我們的法。

慧祥法師的說法令我想起孔子所言的,「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當我們面對卑劣、惡質的人時,其實該心存感謝,因為對方正以其個人提供給我們負面教材,好讓我們惕厲自己。論語中不是也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樣一句?我們豈可對障礙我們的人嗤之以鼻?何況那還是逆增上緣,思及此,再度想起慧祥法師開示當時也說過的,「一切因緣都應視為善友。」

那麼,爾後唯願自己能大力開發個人內在的大悲心,期盼能與所有人事物締結好因好緣。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nwangee&aid=649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