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花燈夢已遠
2012/03/02 16:02:38瀏覽243|回應0|推薦26

 

春節剛過,很快元宵就要到來。女兒吵嚷著,要煮湯圓喔。

感覺上吃湯圓、提花燈的記憶都已非常久遠,久遠到若不是孩子吵著,都要忘了年節裡還有著元宵節呢!

是孩子的天真才會熱衷這個熱鬧的節日吧!我想起孩提時代,初五隔開後,大人都返回工作崗位,唯獨我們小孩還在假期當中,就會殷殷盼著正月十五快快到來,好提花燈、吃湯圓。

那時節,物資不是豐沛的年代,人人都懂得資源利用。我們把家裡用罄了的奶粉鐵罐,拿來製作花燈。只消拿鑽子在離鐵罐口不遠處,對向各鑽一個孔,然後穿過一段鐵絲可用一根木棒提著就成了。當然鐵罐底是要立上一根小蠟燭的,而通常為了讓蠟燭透氣不至於過快熄滅,我們還會在鐵罐四周再鑽幾個洞,好讓空氣流通。十五元宵暝提著鐵罐燈籠,自是幾分歡樂。但是小孩們玩得快樂時,往往忘記鐵罐經過蠟燭燻熱後會是灼燙的,常在不小心碰觸後被燙得趕緊甩掉那個美麗的洞洞鐵花燈。

倘若家裡找不著奶粉用罄的空罐,只好是拿各色玻璃紙和幾跟細木條做個紙花燈了,若是連玻璃紙也沒,那麼尋常白紙、廣告紙,甚至舊報紙,也一樣能夠做出一只獨一無二別具特色的花燈。紙燈籠輕輕巧巧,我們提著四處閒逛,較是不會手痠疲累。但唯一的缺憾是,風一吹,手一晃,燈一搖,蠟燭一歪,整個燈籠便著了火。火燒燈,燒毀一只燈籠,卻常是讓我們這群孩子在哀哀嘆嘆中樂到最高點。

那時,對那種家裡媽媽願意犧牲一條蘿蔔,讓孩子做成蘿蔔花燈一事最是羨慕。他們會把白蘿蔔一側先稍稍切平,再將中間部份刨成凹洞,凹洞底處刨平立上一根蠟燭,上頭穿個洞好綁固定木棒的鐵絲,這樣就是一個花俏的蘿蔔燈了。在暗處裡看到透著淡淡白光的燈籠,不免會聯想到靈異事項,只是蠟燭光熱燻久之後,飄散的蘿蔔香氣,又會讓人想起真實人間的生活,誰家會把這些蘿蔔燈再做成菜餚的疑問,就在孩子們的笑鬧中淡去。

對於孩子們而言,吃食與玩樂同等重要。花燈提過,興趣索然時,就是要回家去吃湯圓了。我的兒時記憶裡,還不曾有現今大大有內餡的湯圓,我們都是金銀兩種湯圓(紅白兩色),若要精緻一些,就加入花生仁或是紅豆,煮成花生湯圓或紅豆湯圓,再不,湯圓加糖水也是可以讓人甜嘴又滿意的。

是年齡漸長淡了提燈玩興,還是時代變遷傳統節慶風味淡了?

我家小孩也曾提過一年花燈,因為屋外車水馬龍,路燈車燈明亮照人,孩子完全無法體會提燈趣味。後來花燈收進櫃子裡,以保留一份記憶。

 

 

----2006215台灣時報副刊----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nwangee&aid=6166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