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懷抱淨土
2011/09/30 09:59:37瀏覽594|回應1|推薦46

 

我在西部平原,花蓮之於我,是在遙遠的山那邊。因為橫亙著一座中央山脈,由西向東,感覺裡就是千里迢迢了。然而饒是如此,仍然要翻山越嶺的,尋訪後山寧靜的桃花源。

即便是首度拜訪花蓮的記憶,已是遙遠的二十幾個四季更迭之前,但鑲嵌在記憶中的影像,彷彿是水墨畫經水暈開,縹縹緲緲詩情畫意。腦海中仍存留那一幅山水畫作,雖然因為時光的流逝,再也分不清山在哪兒,水在何處。然而,心眼裡明明白白是走過。

那次是母親服務的公司年度旅遊,半島一周的行程,特別安排了從基隆搭乘花蓮輪﹝當時花蓮輪尚未停駛﹞,由海路登上花蓮。這種迥異於平常公路或鐵路的旅遊方式,真讓人雀躍不已,單是想著立在甲板上,任陣陣海風揚亂一頭秀髮,就已落入遐思的浪漫裡了。然而,太平洋果真是世界第一大洋,風狂浪大,將我未曾探頭的縹緲幽思,全打散在難忍的暈眩中。

怎麼顫巍巍的離船上岸,自己是不願記憶般的故做遺忘。那樣的初次造訪,在暈眩頭昏之際,無心無力將花蓮仔仔細細品評記憶,只想留待日後再從記憶影碟中取出回顧一番,因此錯過向晚的臨眺。那時,我方年少,粗心的疏漏此事,以為母親的相機便能留住花蓮的一花一樹高山流水,殊不知它納不了有情世界的美采。

遊山玩水固是行程要項,藉拍照留念更是記錄旅程的方式之一,可我卻獨愛,以心閱讀山巒溪澗,和自然談一場小小戀愛的感覺。相機只能洗出單一景物的相片,詮釋每一個個別的心情。而我心間烙印的,既不必在意感光度,也不擔心經年累月之後的泛黃,它是以連續鏡頭呈現出來,我專屬的記錄。

那年在初冬旅行,到得天祥已見梅花枝頭綻放。天氣尚未冷到飄雪,所以沒有機會體會「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的情境。那梅,是初初綻放,所以連要感受一下「拂了一身還滿」也不可得。但那記憶,卻無論如何,都還勝過梅雪一籌,永銘心底。

幾年後,我留在母校母系任助教職,正巧大四學妹們的畢業旅行邀我同行,我於是幸運成了花蓮二度過客。這一回在鶯飛草長春暖花開時,兩校合辦的畢業旅行,則由中部出發,繞過北海岸,接上蘇花公路,一路穿越花東縱谷。

因是走著公路,於是見識到一側依山一側傍水的磅礡風光。有名的清水斷崖,是從山腰鑿出的空中長廊,曲折蜿蜒,自是一番特殊景觀,俯視為千頃駭浪,仰望則見萬丈岩壁,車輛行進時總得步步為營,疏忽不得。這份珍藏記憶,也鐫刻了二十年,但它並未泛黃褪色,仍舊是心裡一頁恆久的青春日記。

那晚,夜宿花蓮市的旅店。夜晚在市區來來去去雜雜沓沓,只想尋找不一樣的氣味,屬於後山與世無爭的安適。我等又非武陵人,也不曾緣溪行,更未見桃花落英繽紛,竟然就想找出桃花源。殊不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過客式的遊蹤總也匆匆,還不曾細細看山戲水,就又把屬於花蓮的美還諸天地,揮揮手,真沒帶走片片雲彩。

當年一別,再入淨土懷抱竟是二十年後了。

去夏,自家姊妹相約一趟花蓮遊,於是我第三度光臨花蓮,並且以優雅的鐵路之旅方式進行,我因此有了不同的體會。

早上七點多由台北出發,火車在鐵軌上奔馳,山光水色在兩旁快速更換,讓人目不暇給。我在瀏覽山的蒼翠,海的遼闊時,感受到為人該要胸襟寬大,行事該要踏實穩重。十點多的花蓮不同於西部城市的嘈雜喧嘩,反是以寧靜安詳迎接我們,教人自然的心平氣和,好悠閒的展開花蓮之旅。

住宿的飯店貼心安排有橫貫公路半日遊。這一趟路程其實都曾走過,但不同年齡不同季節不同旅伴,各有不同情趣。長春祠、燕子口、九曲洞和慈母橋,各有其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象,也有其讓人難忘的故事,不論遠觀近看,臨流憑弔或身歷其中,在在都能有深深體會。

人說花蓮是台灣最後一片淨土,那是因為有優勢的好山好水,有樸質的風土民情,無煙囪、無污染,一樣可以有亮麗的神采。很多西部居民厭倦了匆忙緊張的生活時,總愛向後山來,徜徉在花蓮的天空下,飲甘露般的水,吸清芬的空氣。

啊!多美的新世外桃源!其實該要四季都來戀它一番,看山的變裝,海的妖嬈。

 

 

 

----20051213台灣時報副刊----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nwangee&aid=5688337

 回應文章

山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花蓮是福地
2011/09/30 10:44

花蓮是處淨土  有花有蓮

讓人流連忘返  台灣之福

妍音〈王力芹〉(winwangee) 於 2011-10-11 15:01 回覆:
的確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