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398章[臺北市信義區] 2023台灣燈會在臺北4-2 源展區
2023/07/15 22:06:40瀏覽204|回應0|推薦0
旅行日期:112.02.11  
關鍵字:2023台灣燈會源展區、松山文創園區

5.

     接續忠孝東路四段沿線的「光展區」之後,「源展區」座落於松山文創園區(以下簡稱「松菸」)各個角落。「源」象徵根源、泉源,匯聚臺北的傳統與創新,松菸是醞釀文化創意的源泉,2023台灣燈會期間更展出以新住民、原住民,以及客家人等三個族群文化作為發想的花燈22座,加上一座副燈「臺北兔給樂」,探索傳統文化的根源,並且融入創新元素,讓文化傳承得以源源不絕。

     1月29日,Omicron BA2.75正式取代Omicron BA.5成為臺灣新冠疫情的主流病毒株,慶幸的是,整體而言第三波疫情日漸趨緩,入夜的街道上遊人摩肩擦踵,光復南路和忠孝東路更因為燈會活動被車潮擠得水洩不通,不過短短500公尺的距離,公車卻足足花費半小時才由國父紀念館行駛到臺北大巨蛋前。

6.

     源展區新住民主題花燈主要分布在松菸西側,途經倉庫群,正門附近的〈人人〉(Hito Bito)是日本籍室內設計師長友大輔偕妻詹明旎共同設計;「Hito Bito」是日語「眾人」的意思,代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聚集在臺灣這片土地上生根、成長,並且傳承,而人字形結構的設計,又具有人與人之間相互扶持的意涵。

     〈種下臺北味道〉是紙雕藝術家成若涵的創作,環繞辦公廳舍正門前的黑板樹,金屬和LED燈製作的餐桌和矮凳,靈感來自松菸裡供應廠區所需熱能的鍋爐房,不僅傳送到製菸工廠和澡堂,廚房也利用熱能烹煮菜餚;特別的是,成若涵邀請新住民參與創作,將五湖四海的美食運用紙雕工藝呈現在環形餐桌上,環形的餐桌、圓形的餐盤,還有圓形的矮凳,更象徵族群之間和諧共榮。

     穿越辦公廳舍,〈我們在這〉是一座高約六公尺的巨型竹籠,矗立在「松菸口」中央,鐘狀透光的樣貌不禁讓人想到嘉義市蘭潭南岸〈月影潭心〉或者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附近的〈森林之歌〉;事實上,這正是來自嘉義的地景藝術家王文志的傑作,竹材編織是文化的融合,竹材堆積和延展則是生活的挑戰,但是新住民的生命有如竹枝般地堅韌,終究能抵禦竹籠外的風霜雨雪。

7.

     燈會期間,「不只是圖書館」依舊沒有免費開放,經過一番尋尋覓覓,終於在舊有醫護室外的走廊窺見〈男澡堂外的女人心事〉。以昔日男澡堂當作花燈設置地點,太魯閣族藝術家林介文(Labay Eyong)在澡堂頂部放置一雙女性的雙腳,加上腳上鮮豔的織紋花布,是當代藝術的衝撞,卻也是傳統文化的再現。暗夜裡,女人們圍坐在火堆旁放鬆聊天、舒緩心情,正如澡堂是昔日帶給製菸員工舒適快活的空間。

     走進巴洛克花園,首先遇見卑南族視覺藝術工作者瑪籟•瑪卡卡如萬(Malay Makakazuwan)和黃錦城共同創作的〈Vaavaaw讓心跳著〉,表達原住民在都市裡生存的心聲:縱使面對不少挑戰和衝擊,屬於原住民的驕傲和歸屬感依舊勇敢地「活著」,仔細聆聽,甚至可以聽見怦怦的心跳聲響;〈潛行的靈光〉則是噶瑪蘭族工藝家杜瓦克‧都耀(Tuwak Tuyaw)和陳淑燕一同構想的創作,噶瑪蘭族依海而居,海洋的深邃且神祕,優游其中發光的魚群,喚醒人們對於古老神話傳說的想像,那是噶瑪蘭族靈魂深處潛行的靈光。

     七彩斑斕的光線照耀著樹林,增添巴洛克花園神秘的氛圍,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從樹林底下朝向〈和祖靈對話的途徑〉聚集。運用樟木堆疊的火塘(堆),周圍不時浮現翳入天聽的白煙,乘載著人們思念的情感,傳達對於未來的企盼與寄託,這正是阿美族藝術家伊佑‧噶照(Iyo Kacaw)構築〈和祖靈對話的途徑〉期望傳達的意象;鼓動人心的樂聲中,火塘光影變幻,更被炫目的雷射光線簇擁著,每當雷射光投向火塘尖端,就會激發耀眼光芒。

     離開製菸工廠,文創大街上的〈祖靈六號〉出自排灣族工藝家磊勒丹‧巴瓦瓦隆(Reretan Pavavaljung)的巧思,整個作品主要是由三個部件組成:灶象徵人類文明更迭過程中積累的養分,霓虹燈條象徵過去的養分透過臍帶連結當今文明,至於祖靈柱正是祖靈具體化的體現,讓古老文明在都會醞釀,與當代世界相連結;轉角背面,魯凱族藝術家杜寒菘(Pacake)設計的〈山林好朋友〉,藉由光影互動技術,將百步蛇、雲豹、臺灣黑熊、水鹿,以及山豬等野生動物重現在椰林大道,期盼能喚醒人們生態保育的意識。

8.

     臺北文創大樓前的廣場,「臺北兔給樂」匯聚所有人的手機螢幕,吸引眾人的目光。作為「源展區」唯一的副燈,「臺北兔給樂」是由Bito設計工作室攜手必應創造所打造的三層樓高神秘紙箱,將長達四分鐘的故事呈現在紙箱外圍超大型LED螢幕上:有趣的是,紙箱內的兔子甚至每逢整點就會探出頭來,向高舉攝影鏡頭的人們招呼。距離巨型紙箱不遠,一個攝影人在腳架前記錄下熱鬧歡騰的每一刻。

     文創大街前後人潮張袂成蔭,而倉庫群面前的13號服務臺附設救護站,不僅是這次台灣燈會最具規模的服務臺之一,同時也是觀賞「臺北兔給樂」最理想的角度,左側以外觀貌似空中花園的新穎大廈當作背景,右側則是打上昏黃燈光的現代主義製菸工廠,橫越將近百年的經典,彼此相互輝映;除此之外,為了避免會場過度擁擠,燈會實施嚴格人流控管,部分通道只能單向通行,隨處可見的志工格外令人印象深刻。

9.

     離開製菸工廠,松菸東側的生態池又恢復寧靜。〈水是銀河,土地是光〉,藝術家張雅萍發想自民國107年(2018)同樣在松菸發表的客語專輯《漂移》,轉化為流動光點和家屋的形象,詮釋客家人從家鄉進入都市生活以後,就像是流水似地柔軟,適應不同環境變化,另一方面卻又保有自我本質,散發溫暖光亮;〈島上的女人樹〉構想自詩人杜潘芳格的詩作〈相思樹〉,寫作的詩人就像孕育無窮生命的女人樹,低調地綻放小小黃色花蕾,詩人腳下的大菁花和藍染布,則是客家文化的象徵。

     漂浮在生態池池面,〈湖面的星星〉是一朵一朵的客家盤花,出自詩人杜潘芳格詩作〈背面的星星〉:「一顆星星,不論處於怎麼柔弱的時候,也都是很堅強的星星。」藉此展現客家女性堅忍的氣質;〈共響的月光〉取材自詩人張芳慈的〈月華〉,四個夜合花造型的話筒有著金屬管線相接,傳達無盡的思念之情。無論新住民、原住民,或者客家人,相聚在同一個夜空底下,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lliamluo1227&aid=179601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