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12回[紐西蘭。坎特伯雷] Lake Pukaki 普卡基湖
2020/05/09 22:39:08瀏覽553|回應0|推薦1
旅行日期:109.02.12
關鍵字:Twizel特威澤爾、普卡基湖

第三紀元之末,索倫(Sauron)麾下的半獸人大軍即將逼近米納斯提力斯(Minas Tirith),剛鐸烽火臺(Warning beacons of Gondor)終於被點燃,沿著白色山脈七座山峰一一照亮夜空,直到與洛汗交界的哈力費理安(Halifirien),自此揭開帕蘭諾平原戰役(Battle of the Pelennor Fields)的序幕。

高聳的南阿爾卑斯山脈攔阻西風遞來的水氣,使得西岸(West Coast)終年多雨,山脈東側的坎特伯雷(Canterbury),卻呈現一片荒涼的景致。氣候少雨的緣故,舉目所見,林迪斯隘口與前後狹長的山谷盡是叢生的紅色灌木草(Chionochloa rubra),構成隘口基本色調,包括觀景點所在的小山崗。不一樣的植被,卻不禁讓我想到臺灣的武嶺,座落在合歡主峰和東風之間,也有著類似的地貌。

1.

如果時間不緊迫,到達湖泊之前的路途必定也令人嚮往,大多數時間,國道上車輛只有我們,四周山岳縱橫起伏,有時接近,有時遠離,沒有車馬嘶鳴的喧囂;然而,想到下一個目的地──普卡基湖依然一點影子也沒有,面對連續相似的景色,心情不免焦慮起來。

好不容易,經過小鎮奧瑪拉瑪(Omarama),同時也是進入麥肯齊(Mackenzie)盆地以後,遇見的第一個聚落,盆地幅員遼闊,卻也地廣人稀。「麥肯齊」一詞源自人名「詹姆斯·麥肯齊」(James Mckenzie),據說他來自蘇格蘭,1855年3月,定居於奧塔哥的第六年,他從坎特伯雷南部的小鎮蒂瑪魯(Timaru)偷竊約1000頭羊,並且率領羊群行走至160公里遠的內陸,雖然被警察逮捕,地方政府卻也才發現這裡是牧羊的好地方。

不只牧羊,當今的麥肯齊盆地牧牛也牧馬,大型自動灑水機與樹籬隨處可見。約莫半小時之後,經過魯瓦坦尼瓦湖(Lake Ruataniwha)到達特威澤爾(Twizel),原本單調平直的道路景觀再度豐富起來:流貫平原的河流與湖泊,映出有如鏡面的光澤,左側原野因為山脈的遠離而倍加寬闊。更讓人驚嘆的是,覆蓋白雪的庫克山,從地平線緩緩升起,可以想像「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裡,甘道夫帶著皮聘駕馭影疾,經過三日奔波望見剛鐸王城的那般震懾。

3.

遠眺庫克山的特威澤爾,正是電影當中,帕蘭諾平原戰役(Battle of the Pelennor Fields)真實拍攝地點。繼聖盔谷的挫敗,為了攻陷剛鐸王城米那斯提力斯,索倫下令軍隊率先攻佔安都因河西岸的奧斯吉力亞斯(Osgiliath),剛鐸守軍不幸戰敗,法拉墨(Faramir)率領殘軍順著帕蘭諾平原撤退,卻仍然遭受戒靈侵擾,幸好,甘道夫駕馭影疾出城,藉著權杖射出的白光暫時解危。

為了攻下有著噴泉庭院與聖白樹(White Tree of Gondor)的王城,半獸人出動投石車和投石塔,最後以巨型攻城鎚葛龍得(Grond)擊破城門,眼見情況危急,洛汗國王希優頓(Théoden)率領的6000名騎兵終於抵達,清晨破曉,會戰正式展開。

「伊歐墨(Éomer),帶你的人從左翼進攻;加姆林(Gamling),跟著戰旗從中路進攻;葛林伯(Grimbold),穿過城牆後從右翼進攻。前進吧,不要害怕黑暗!奮起吧,希優頓王的騎士們!揮舞起你們的長矛,刺穿敵人的盾牌,揮劍殺敵,血戰到底,不到黎明死不休!準備戰鬥,衝向毀滅,衝向世界的盡頭!」大軍面前,國王騎著戰馬吶喊著。

「殺!」(Death!)、「殺!」(Death!)、「殺!」(Death!)。

戰場上,伊歐玟與梅里合力擊敗安格馬巫王(Witch-king of Angmar),軍官葛斯摩(Gothmog)指揮猛瑪企圖反擊,這時亞拉岡率領的黑船艦隊及時趕到,數以萬計亡靈大軍蜂擁而上,徹底殲滅半獸人軍團。據說,導演彼得.傑克森確實曾經動員特威澤爾所有的村民,有些人擔任半獸人,有些人擔任騎兵,在寬闊的原野上真實演出。

4.

普卡基湖(Lake Pukaki)在國道穿越特威澤爾之後浮現眼前,海拔約500公尺,湖泊面積169平方公里,「Pukaki」源自毛利語,意思是「聚集的水」,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從湖畔能遠眺庫克山,順著湖濱行走的國道80號,就是通往庫克山村(Mt. Cook Village)的幹道。

湖水透明純淨,是普卡基湖天晴時帶給人們的印象,陰天時,湖泊不再是雲朵的鏡子,逕自散發柔美的淡藍色澤,淡藍與粉末藍之間,有時又彷彿是青瓷般的綠,因為雲朵飄移、光影轉換而變化,我慢慢地理解,辭典中對於青色的定義,既是藍色也是綠色,兩者果然並不互相衝突。停車場旁,巨石堆砌成的堤岸,許多人坐在堤岸上冥思,或者聆聽浪濤拍擊。

販售新鮮鮭魚料理的「Mount Cook Alpine Salmon」此刻已經休息,並不因此減少遊人的興致,就在餐館旁邊,一尊深黑色動物塑像,訴說南阿爾卑斯山下,一頁生態的悲歌:

二十世紀初期,紐西蘭旅遊局長托馬斯.多恩(Thomas Donne)開始引進世界上最珍貴的野生動物,「誘使」(induce)世界各地的冒險家,尤其澳大利亞人跨過塔斯曼海,一起享受宜人的氣候和大自然的奇蹟;於是,英國貝爾福德公爵(the Duke of Bedford)於1904年,由沃本公園(Woburn Park)贈與六隻喜馬拉雅塔爾羊(Himalayan tahr),其中五隻順利通過航行,安置在庫克山村的舊隱士飯店(old Hermitage)以適應新環境,1909年又贈送八隻,在沒有掠食者和競爭物種的環境下,塔爾羊的數量迅速增加。

到了1970年代,塔爾羊已經高達40,000多隻,對草場危害甚鉅,政府因此展開對應措施,卻讓塔爾羊在1984年減少到1,000隻左右;1993年,保護署擬定保護計畫,科學監測塔爾羊族群,將羊隻數量控制在10,000隻以下。如今,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CU)將喜瑪拉雅塔爾羊列為「易危」(vulerable)等級的瀕臨絕種動物,紐西蘭成為印度跟尼泊爾之外唯一棲地,為了達到生態平衡,同時是唯一可以狩獵的地方。雕像設立於2014年3月15日,由貝德福德郡的亨利埃塔.杜瓦格公爵夫人(Henrietta, Dowader Duchess of Bedford)捐贈。

5.

庫克山(Mount Cook)海拔3724公尺,紐西蘭第一高峰,由於雪線只有海拔1200公尺左右,山頂終年覆蓋銀白色的冰雪,或許因為如此,毛利人給予一個傳神的稱呼:「Aoraki」,意思是「穿雲者」;從奧克蘭航向皇后鎮的飛行途中,第一次望見祂嶔崎的山勢,當下再度從普卡基湖瞻仰他神聖的容顏。離開觀景點,我仍舊透過車窗不斷地凝視著。

「可以停留久一點,多看一眼嗎?」到達南島時,我總是覺得欣賞風景不能執著,因為在有限的時間裡,留戀一處峽谷中的山村,或許就因此錯過另一處湖畔的小鎮,但是這時想到離別之後,此行將無緣再見到這座乘載無數霜雪與神話的聖殿,我終於不禁開口說到。

我們在鄰近的「Freedom Camping」停下,有著樹林與草地襯托,此處景色更勝一籌,一條小徑連通至湖濱,湖面浪濤陣陣;伸手撫觸,我感受到來自崇山峻嶺的嚴寒,寒冷中還有冰河石粉(glacial flour)細緻的觸感,也許來自冰河的磨蝕,也許來自傳說中戰火的煙硝。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lliamluo1227&aid=13423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