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082章[宜蘭縣蘇澳鎮] 蘇花古道走一回(4) 東澳灣
2017/06/29 09:58:36瀏覽188|回應0|推薦0
旅行日期:15.12.05        
發表日期:16.02.11
關鍵字:蘇花公路、東澳灣

13.

考慮到行程中途峰迴路轉,蘇花公路車流眾多,所以從站前穿過鐵橋東行朝陽,欣賞烏石鼻附近險奇海岸景致,還有小漁村寧靜風情之後,我們一行人循原路折返,回到南澳車站前招呼計程車南下武塔,接著北上蘇澳,一方面可以不受火車班次限制影響行程,另一方面,也便利在路途上的觀景點片刻停留。
這長達45公里左右,如同臺北到中壢的距離都是在計程車上度過,計程車司機范連桂先生是南澳當地的漢人,圓顱寬額面孔黝黑,撒滿灰塵陳舊斑駁的車子卻聞不到嗆鼻的煙味,范先生起初沉默寡言,面對我們的提問多半簡單回應,或者只說「對」字,好一段時間只聽見車輪輾壓路面,或是與樹梢葉片磨擦的聲響。

「南澳這一帶夏天或是秋天的時候,都會有很多颱風從這裡登陸,會不會對這裡造成慘重的災情?」我忍不住開口問。
「這裡的確是有很多颱風,可是因為從這裡登陸,很多時候我們是在颱風中心,風雨沒那麼大,反而是其他地方被破壞很多,南澳這邊沒什麼影響。」
「這裡常常發生地震吧?那房子不就經常壞掉、倒塌。」我又問
「南澳這邊地震很多,可是都是那種很輕微的地震,幾乎天天都發生,每天都在搖……」
「像是坐搖椅一樣搖習慣了嗎?」聽到後我忍俊不禁笑問。
「對啊」司機這時終於迸出笑聲「每天都在搖,像是大地震很少發生,所以房子也是還好。」
14.

清同治13年(1874)由羅大春率領6500名士兵與1000多名僱工所開鑿的「北路」,隨著泰雅族人侵襲和瘴癘不斷歸於荒廢,直到日據大正五年(1916)六月日人為了方便管理沿途部落,費時將近十年開鑿110公里長,3.64公尺寬的步行道路,昭和七年(1932)六月始可通行車輛,時任臺灣總督石塚英藏將之命名為「臨海道路」。
光復後,蘇花公路整體而言多依照日據時期所建,並且分階段逐步拓寬車道、截彎取直,民國72年(1983)新澳隧道完工,解除蘇澳至南澳間的行車管制,7年後全線解除,公路品質提升,更將原先耗時五個鐘頭的半天通勤,縮減成二小時半;如今興建中的蘇花改,將蘇澳至花蓮路途中比較艱險的路段以隧道取代,姑且不論工程對於環境影響,讓行車遠離山間土石崩落的風險,將是一場革命性的改變。
「計程車開這條路,有很多人都是要從宜蘭到花蓮的」范先生解釋「有時候甚至要開夜車,不過跟白天比起來,晚上車燈都會開,所以也沒有那麼可怕。」轉過數個彎道,一派有如新月的海灣倏然向我們襲來,「東澳」就在無與倫比的讚嘆聲中漸次清晰,東澳遺世而獨立,山環水繞,沃野平疇,聚落小而緊密,蘇花公路穿越其中,靠海是蘇澳鎮東澳里,面山則是南澳鄉東岳村。

司機特地將計程車停靠在路肩,確認道路轉折處安全無虞,便讓我們下車看海,對我而言,以往觀海總是因為海的浩瀚與浪花的飛騰襯托出陸地的輪廓,當下竟然是因為陸岸的沉寂與荒涼,使得海洋神祕與繽紛得以顯現,山脈嶔崎磊落,圓弧狀礫灘一片水泥色的黯淡,大海有如天空的缺口,雲彩和星點飄浮經過就被滑落、捕捉,波光粼粼,陣陣浪花泡沫為環,明鑑中光影變換,顏色迷離。

蘇花公路宜蘭段可以被分為蘇澳、東澳、南澳三大地區,南澳村屬於南澳鄉,但是南澳車站不在南澳而在蘇澳,東澳里屬於蘇澳鎮,但是東澳車站位在南澳而不是蘇澳,南澳村在東澳里南邊,但是東澳里不在南澳村東邊,南澳村認為自己是南澳人,東澳里卻覺得自己是東澳人而不是蘇澳人,因為特別的行政區域劃分,就像是山海交錯的景緻一般,混雜著衝突,卻又彼此交融的平和之美。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lliamluo1227&aid=10542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