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072章[新北市烏來區] 賽考列克(Seqoleq)的子民(下)
2017/06/27 08:45:49瀏覽136|回應0|推薦0
旅行日期:15.09.27   
發表日期:15.11.07
關鍵字:烏來空中纜車、烏來瀑布、烏來臺車、五重溪瀑布、福山部落

4.

北107區道部份路段被洪水掏空地基,現在只能從北107-1線高遶通過,循南勢溪上游前行,偶見連續轉折下坡,不知不覺中就見到烏來瀑布了,愈是貼近溪谷,愈能感受到瀑布氣勢磅礡與壯闊。
此時,纜車正好朝山壁移動,長方型的車身宛若會飛行的火車廂,這段啟用於民國56年(1967)的空中纜車連接臺車站與雲仙樂園,和臺車相輔相成,曾經是到烏來深度旅遊不可錯過的體驗,臺車道毀損中斷後,她就好像失去友伴一般清冷落寞,只剩下三三兩兩遊客搭乘計程車,冒著冷雨拾級登臨。

走到纜車站旁,竟然發現雲仙樂園平面圖立牌後方有著一條階梯步道,從山上一路鋪陳,穿過公路橋下再連到河畔,好奇心驅使下,弟弟順著階梯一股勁往下走;起出躊躇,轉眼間就快要見不到人影,我趕緊拎著相機緊跟步伐;半路十字交會的商店街門可羅雀,家家戶戶大門深鎖,縱使颱風挾帶的土石已經清空,印象中以往摩肩擦踵的熱鬧氛圍仍未復甦,我甚至一度懷疑迷失方向。

烏來瀑布位於南勢溪與右岸支流烏來溪交會處,由於兩條溪流所處岩層軟硬程度不同,隨著溪水向下與向源侵蝕速率差異逐漸擴大,形成落差高達80公尺的懸谷式瀑布,日據時期便有「雲來之瀧」美譽,又別名「雲仙瀑布」、「白絲瀑布」,不過從瀑布商圈觀望的水幕只是下層階段,中層以及上層則需要搭乘纜車才能看到全貌。

沿著山壁行走,臺車站是過去遊人賞瀑的起點,如今卻變成商圈偏遠一隅,綿延山腰的臺車道在快要抵達終點時,突然鑽過小隧道繞了一圈,停駛的車站設施依舊相當完好,也許很少人曉得,她默默承載著百年富麗歲月,事實上,明治43年(1910)自臺鐵新店站到新店龜山便已經有輕軌便道連接,昭和3年(1928)為了開發山區林木資源,又將路線朝信賢、福山延伸,溪流養育著生命,而臺車道則引領烏來走向黃金年代。
山谷中一流清淺不捨晝夜奔流,臺車和公路遭受山洪侵襲而路基塌陷,對她而言也許不過是積微成著,只要持之以恆,崇山峻嶺都將化為原野千里,我回首凝視著烏來瀑布傾洩激盪,樹木緊緊紮根接受水流沖擊碰撞,不只是沉浸於名勝氣象萬千,更為樹林堅忍不拔,水流鍥而不捨兩廂激盪深深震懾。
6.

信賢部落座落於樟樹溪和南勢溪匯流處附近坡地上,其祖先原本居住在扎亞孔,後來遷徙到樟樹溪南岸建立拉號社(Rahau),在泰雅族語當中「Rahau」意思是「樹叢濃密」,大正十年(1921),三井合名會社強行徵收部落土地,拉號社只好再次搬遷至北岸,光復後更名為「信賢」,而過去泰雅獵人活動的內洞森林遊樂區(娃娃谷)則在部落對岸。
崇山峻嶺霧氣氤氳,那是泰雅祖靈深沉呼息,隨著山徑峰迴路轉,白煙一層要比一層濃厚,林相也因為海拔緩緩提升,滿山滿谷闊葉林逐漸點綴上溫帶落葉林木的蹤跡,而奔騰的五重溪瀑布更豪邁地展現錦麗素帛,只不過,傾頹石壁是風暴遺存,福山部落是否安然無恙?眼前沙土泥濘,水氣濛濛。
7.

紅藍色里程碑標示環山競走的距離,直到15公里處方才畫下句點,此時我們已經路過福山國小腳下,到達河階後方的大羅蘭,相信是賽考列克祖宗的智慧,堅持將村落建立在河畔台階之上,不單單沒有山崩地滑之苦,也沒有洪水氾濫之憂,柏油道路可能受暴雨沖刷損毀中斷,但是穩定的地基卻能保障村民生命安全。
走進村莊,「馬岸泰雅餐廳」、「馬家堡」等餐館閉門歇業,我看見一位老奶奶坐在門口的藤椅上,一面編織竹籠一面收聽廣播,也許是一戶四口隔代家庭,樸素布鞋邊放置膠底跑步鞋,除此之外,起初以為鐵窗旁擺了玩具車,後來才曉得是一部農具車,就和東埔天主堂後方的屋舍一樣,菜圃雞鳴鴨叫此起彼落,電線杆牽起燈火點點。
走到溪邊,踩踏碎石遍地,發出「喀擦喀擦」摩擦聲響,楓葉三兩片,撒在草叢間相當醒目,我想,這應該是秋風捎來的問候了,要是可以繼續循溪追尋,或許我們會尋得湧泉一盞,或者與拉拉山上的老神木重逢,心神伴著煙嵐裊裊滾進蒼穹,林木娉婷,水光婆娑,沒有殿宇亦不見頂禮,只有祥雲隨風飄移。
8.

折返烏來路途中,我們順道記錄下信賢吊橋和烏來觀光大橋的身影,旅遊業蒸蒸日上,四輪小客車取代嘩啦嘩啦的人力臺車,更高、更長、更堅固的橋樑張開雙臂,撫觸一絲帶河流的呢喃,但是這一切都讓我開始疑惑:究竟是博物館內的文物展覽,還是福山部落的民居才是真實的泰雅文化呢?天下雜誌「319鄉向前行」中,字裡行間透露著烏來泰雅族對失根的落寞,歷經十幾年的歲月,他們尋找到了嗎?
距離臺北市二十七公里,烏來以溫泉、以瀑布洗滌每個遊人疲憊的心靈;距離臺北市二十七公里,低垂夜色中七彩燈火耀眼奪目。蘇迪勒颱風曾經摧毀通往城市的路徑,人們卻因此看見賽考列克的生存智慧,企盼在茂密深林內探索祖靈的光榮,而我們則在瀟瀟靈雨裡,趕在下一場暴風雨之前,悄悄道別晚歸的秋風。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lliamluo1227&aid=105290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