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28 17:45:36瀏覽516|回應1|推薦2 | |
去年來中國探親,有感於國內物價飛漲,很多零售商店的價格居然比澳大利亞還貴,特別是銷量不高但是又是必需品的價格,高到令人難以理解。 本人帶回一台蘋果電腦,因為系統有些故障,需要升級才能解決,特別使用中文的時候,於是就聯繫到深圳華強北的一個服務商進行升級服務,電話上面談好200元人民幣,於是本人攜機前往,但是店主因為硬碟問題,必須回到辦公室,才能解決。店主大為叫苦,店主說:“來去辦公室的這一折騰,我虧大了”。後來在跟店主的討論過程中知道整個故事的原由。店主說,賺你遮200元必須在20分鐘內完成,如果超出20分鐘,就虧本了。後來來往辦公室,和燒錄另外一個系統,總共耗時1小事以上,所以虧大了。 我在閒談中得知,他的商面在深圳華強北的旺地的二樓,一個月的鋪租12萬6千,鋪面面積6平方米,兩個員工,如果每個月的毛利低於15萬,就虧本,算下來,遮就是為甚麼必須20分鐘內完成我的系統升級工程的原因。 有人會以為只要你不買房子,你就不會被房地產商人坑害,其實不是的,你買任何一件東西都跟房地產有關,因為所有的貿易,包括批發和零售,都是在某一個場所內進行,這個場所就是一個房地產項目,商家所有的費用,都由顧客承擔,你來買,你就為商家分擔費用。 舉一個例子,一個服裝店,從進貨到銷售,一件衣服,進價25元,買150元,表面上利潤是125元(毛利),如果他的銷售額是2000元每天,他的毛利是1600元,可是在遮1600中間,鋪租每天必須支付800元,扣除員工工資水電等費用,那麼實際利潤可能只有不到500元。這就算是一個不錯的生意了。 我們來細看成本結構,2000元的營業額,800元的鋪租,也就是說,銷售總額的40%歸店子東主,怎麼樣,夠黑吧?據本人去年在中國期間,對中國商業市場的調查,40%是一個比較常見的額度,最高的,可達65%,也就是說銷售額的65%被店子的東主賺走了。而這個額度在西方國家大部分在10%左右,你說中國的營商環境怎麼樣?可以說是“黑暗”。 其實店子的東主也並不見得賺到多少錢,因為他的鋪面買來的時候,要向房地產開發商交9-16萬元一個平方米,那麼錢到底被誰賺走了?(當然,這是比較極限的地方,特別是深圳的旺鋪。) 同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同樣的東西,一雙布鞋,在南頭的一個商場,買40元,而在華強北,則買600元。因為在這個店子裡面,店主每賣掉100元的東西,有60元交給店子的東主。 中國的房地產太瘋狂了,全國人民都在為他們工作,所有行業的利潤都被他們拿走了,不管你買不買房子,都在給房地產業交錢。遮也是為甚麼那麼多年輕人自殺的原因,他們有希望嗎? 去年本來打算在中國尋求一些投資的機會,後來看了中國的這種情況,還是搖搖頭撤退了,不敢跟他們玩。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