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YST對二戰的誤解談一些基本概念
2007/01/30 07:38:09瀏覽1871|回應6|推薦5

二戰雖然結束很多年了,不過還是會有新的資料被整理出來,譬如說去年有一本關於中途島的新書在美國出版,各方的評論非常的好,當大家都認為中途島這場海戰已經被寫到不可能有新的資料或者是推論出現的時候,作者使用大量的原始資料將過去的一些觀點加以澄清。所以,不是比較久遠的歷史,在被描述的過程都一定都是正確的,尤其是撰文者有沒有小心的尋找資料。

剛好看到下面這一篇文章日本在二次大戰的戰爭能力,我對其中的政治觀點沒有興趣討論,只希望提供各位一個觀念:無論你在陳述什麼樣的理念,引述上還是要以客觀的資料為準,如果因為需要而扭曲了,所帶來的影響或者是印象可能是當初寫下去的時候完全想像不到的。

我先引用這一段:

很多日本人和台灣人不斷吹噓日本二戰時的航空母艦和戰鬥艦等大型船隻,並以此藐視大陸。這些都是無知和誤導的觀念。

日本大型戰艦的設計與製造水平不高,和英、美這種海上強權也都不在一個水平。中途島戰役就可以看出來日本航空母艦的防護能力比美國航空母艦差很多,一被擊中就很容易沉沒。美國航空母艦,譬如約克城號,就比較能夠挨打。即使像大和號這樣的巨無霸戰鬥艦如果在歐洲戰場,也多半不是德國俾斯麥號的對手,德國的火炮設計,尤其是光學瞄準儀器,比日本先進很多,相差的距離不是表面的形體可以看出來的。

二戰中被擊沉的航艦很多,噸位有大有小,而被擊沉的原因很多,假如都一概而論的話,難免會失去焦點。尤其是以中途島這個戰役來看。中途島的時候,日軍的三艘航艦被擊中當時,許多彈藥和燃料是沒有在正常該保護的情況下。我舉個例子,航艦在一般的作業下,彈藥需要放到受到保護的彈藥庫中,燃料在使用完畢之後要將管子內剩餘的抽掉,甚至還會灌入惰性氣體以免殘餘的油氣引發火災。

中途島戰役之前美國和日本還在珊瑚海打了一場,在這一場戰鬥中美國也沉掉一艘航艦,而且也是大型航艦(日本也沉沒一艘),最後被放棄的原因是這一艘列基辛頓號發生油氣外洩的情況引發火災,要比噸位的話,1942年時的列基辛頓號是5萬噸滿載的船,日本的是3萬多噸的輕型航艦,船的大小也是有差的啊。那麼,是要說美國人操作不夠小心?不夠謹慎?設計太糟糕還是什麼呢?

講到戰艦,YST的論點就更離譜了,戰艦最主要的攻擊力量就是火炮,而戰艦的設計也是著眼於火炮和裝甲。大和號是一艘滿載72000噸的船,俾斯麥則是5萬噸出頭。大和號的主炮是46公分口徑,俾斯麥的是38公分,前者最大射程42供哩,後者36.5公里。大和號的主炮的炮彈就將近1.5噸。

看了上面的數字,各位可以想想,大和號放到歐洲海域,要說不是俾斯麥的對手,儘管不是沒有偷襲成功的可能,可是為了達到他要表示的意圖,這樣的描述和事實之間的差距真的是不小。儘管德國和日本的整體國力在二戰時期相差不少,也不能拿錯誤的說法或者是證據來描述與解釋吧。而且這種解釋的方式所散發出來的客觀性就讓各位思考了。



德國是完全戰勝西歐才向東歐進攻;日本是連中國都打不下來,才被迫擴大戰場,不得不到東南亞去搶資源。二者的出發點完全不同。

德國可以不進攻蘇聯而自保;日本如果不進攻東南亞去搶資源(尤其是石油與橡膠),日本在中國就會戰敗。

日本如果中斷了石油和橡膠的供應,就失去所有機械化的力量,日本一定被中國打敗,不要說國軍,連游擊隊都可以消滅日軍。

YST對於德國比較偏好,可是,歷史上的事實是不能忽略的:

1939年以前,希特勒有兩次要求軍方減緩擴軍的速度,而將生產的能量用於可以出口換取外匯的產品上,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德國有許多重要的戰略資源都需要進口,包括石油和橡膠,這些物資需要用外匯去換取,而外匯又必須是在經濟活動下才能夠取得,假如沒有產品出口,也就無法取得必須的外匯購買物資,儘管德國試圖採用以物易物的交易型態來彌補需求,但是還是無法滿足兩方的需求。而這也顯示出德國在開戰前並不如YST所想像中擁有龐大的資源和生產能力。

其次,如果對德國在蘇聯戰場的歷史稍有了解的,多半知道德國在巴巴羅莎作戰的後期轉向進攻烏克蘭,最後以無法奪取莫斯科收場。德國為的是什麼?就是資源啊。

德國雖然橫掃西歐大陸,不過並未打下或者是癱瘓英國,英國始終能夠讓德國無法自由,不受威脅的使用近海航線作為運輸之用,英國付出的代價很大,可是從未讓德國輕鬆過,要說德國將西歐擺平了也不盡然。

假如德國不進攻蘇聯就能夠自保?我們考慮一下德國最需要的戰略物資之一:石油,這是德國比起日本依賴性不皇多讓的物資,德國本身幾乎沒有原油,即使依靠合成石油,生產的量從來都不夠用。開戰前戈林曾經提到他們的教練機都是只能夠加一半的燃料進行訓練,開戰後他還得經常要向陸軍求燃料。

而德國的經濟情況也無法在佔領西歐的情況下維持穩定,從佔領捷克開始,德國等於是利用戰爭短暫的紓解他面臨破產的壓力,假如他要維持一個龐大的戰爭機器在西歐穩定站住,他需要更多的資源才有辦法,而這個前提是戰爭不會發生在他的土地上。

德國在大戰末期空軍嚴重欠缺什麼物資呢?YST在他其他的文章裡面都寫到航空汽油的缺乏導致空軍的出勤能力嚴重下降,相同的情況也出在陸軍上面,那麼,德國若是面臨蘇聯的進攻的話,原先能夠取得的資源自然馬上斷絕,加上與蘇聯之間的戰爭消耗,他要如何去維持YST所謂的不敗呢?

當然,如果蘇聯就那麼不動的話,德國還是得要復員才行,實際上希特勒在1942年還下令恢復部分民用非必需品的生產,原因就是來自於經濟上的壓力,一個長久的消耗戰不是德國的經濟實力能夠維繫的。

以上是簡單的陳述一些過去的情況,至於如何判斷就留給各位了。敬請各位提出指教與批評。謝謝。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cobrachen&aid=698225

 回應文章

日軍業餘研究者
YST這意識型態
2008/01/15 13:53

腦殘。簡單兩字送YST。

對日軍的不了解才有如此荒謬的文章。

近來細細研究二戰日本武器史

才發現日本當時創下多項的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的飛行艇。

世界第一的艦上攻擊機。

世界第一的水雷魚雷能力。

僅舉例到此,不想跟那種淺薄的傢伙一般見識。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老實說,Bismarck的設計在專家評價是很差的......
2007/02/02 16:40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孟良崮”如此有名,竟然搞成“孟良崗”。抄簡化字網文,“陳余”也不知道改正成“陳餘”。兩段歷史都扭曲一下,岳飛就長得像張飛了,一篇三數千言的仇獨鴻文就出來了。
2007/02/02 00:09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333980&raid=2068879&no=51155&cate_no=55713#rep2068879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放到他眼前他也不會讀的
2007/02/01 23:32

我的經驗夠多了。

耳食牙慧之徒。他向來很快樂。這種人上不了檯盤,衹有在聯網的窩穴體制下才能活得愉快。^@^


mustang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建議將這本書推薦到他的城市去
2007/01/31 22:56
這樣他才會看到,並且參考一下這些歷史上的紀錄。謝謝。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誠摯建議
2007/01/31 13:23
寫二戰前,Y老兄應該讀一讀這一本:

石油世紀

The Prize

作者:丹尼爾‧尤金

譯者:薛絢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1991 年 10 月 0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