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雖然過去已經很久了,不過許多歷史性的事件還是經常被提起,包括空戰。可以說,現代空戰的基本戰術,編隊和概念,不是在二戰開始成形,就是經過驗證。譬如說,戰略轟炸機可以不需要護航的概念在二戰受到非常大的考驗,而現在基本的戰鬥機雙機編隊則是德國在西班牙內戰時期開始轉變的,其他國家的跟在他們後面修改的,英國是英倫空戰前後,日本和俄國則都維持三機編隊蠻長的時間。
從YST所寫的軍事小常識:歷史上第一架噴氣式戰鬥機當中看到一些誤解或者是含混不清的地方,因此提供一些相關的資料供各位參考。
野馬戰鬥機總共生產了大約15,018架(其中大約兩百架是澳洲生產),數量僅次於 P-47。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空戰中,野馬戰鬥機擊落了4,950架敵機,比任何其他戰鬥機都多。今天在全世界各處仍然能夠飛上天的野馬戰鬥機大約還有一百五十架。
看到這一段,可能各位覺得野馬真厲害,不過,YST似乎忘記Bf 109了?這架從西班牙內戰打到以色列獨立戰爭的一代名機,擊落的總架數會比後起之輩要低?空戰擊落架數第一高的哈特曼的座機始終都是Bf 109,非洲之星在陣亡前也是Bf 109,格蘭德在當戰鬥機總監前的座機也是Bf 109,德國有這麼多擊落架數超過100架的空戰英雄,總不能因為喜歡野馬就把他們的歷史忽略了吧。
作為戰鬥機,Me-262是跨時代的超前,由於有流線型的機身和淚滴型的座艙罩,它的飛行阻力小,使它的平飛時速達到每小時870公里,超出所有對手至少兩百公里(除了後期型的野馬)。Me-262俯衝的時候幾乎達到音速,由於前面沒有螺旋槳、機翼後掠,所以俯衝的時候飛行穩定,特別適合攔截和偷襲。德國空軍的戰術是,Me-262飛在高空,發現敵人轟炸機的時候閃電一般俯衝下來,護航的戰鬥機還沒搞清狀況轟炸機群就吃了一輪機關炮。Me-262機首配置的4門30毫米機關砲火力之強在當時舉世無匹。
作為戰鬥機來說,Me 262的確是化時代,不過他的設計在阻力上其實不算小,以二戰三架有進入服役的噴射戰鬥機來說:流星,Me 262與P-80,其中以P-80的阻力最小,他的平飛速度與262的俯衝速度相當,這個問題其實是各國第一款噴射戰鬥機設計上都有的現象:沒有辦法對氣動力的部分作進一步的調整。原因包括沒有時間和沒有經驗。美國有P-59的經驗,所以在P-80上表現稍好,英國第二架噴射戰鬥機,枚趕上二戰的吸血鬼(就是狄哈維蘭爵士設計的),他的運動性和速度就有很大的改善,262面對吸血鬼會非常非常的吃力。
其次,Me 262的高速穩定性不好,很難在高速下提供穩定的瞄準,並不是YST所說的高速下性能良好。
此外,Me 262並不是因為高速的關係才使用後掠翼的,雖然高速下後掠翼可以延緩臨界馬赫數到達的時間。
話說從頭。1938年RLM交付梅賽希密特和亨克爾公司去設計一款飛機使用噴射發動機的時候,RLM並未指定這架飛機的用途,但是這兩家公司不約而同的往戰鬥機的方向前進。
梅賽希密特在設計之初決定使用BMW的發動機,而當時的噴射發動機推力不大,因此使用兩具可行性比較高。為了減低設計上的風險,所有不必要的新設計或是新概念都不與以採用,這點和美國的P-59很相似。
可是當BMW告知他們的發動機的預定體積和重量比預期大的時候,設計小組決定把發動機移到機翼,當時的設計和英國的彗星很像。
到了1940年5月的時候,整個設計已經進行相當細部的部分,這時候BMW再度告知他們的發動機的重量和體積都要增加。這時候產生一個大問題:增加的重量會影響到飛機的重心的位置,如果這時候要回頭去修改機翼的設計,整個變動太大,設計小組想出來的變通辦法是:將機翼在發動機以外的機翼部份採取18度的後掠角,這樣就可以藉由移動重心和氣動力中心的位置而解決難題。這個方式獲得採用之後,產生出來的機翼形狀是在發動機的內側仍是垂直,只有在外側是後掠。
這個階段另外一個改變就是將發動機放在機翼下方,正式卻訂後來Me 262發動機的位置和外觀。
時間到了1942年7月的時候,第三架原型機進行試飛的過程當中發現另外一個問題:機翼中央部位的氣劉在飛機傾斜的時候會有提早剝離的現象。為了改正這個問題,於是在發動機內側的機翼增加一段結構,這個結構會增加機翼的弦線長度,並且讓翼前緣與外側部分具有相同的後掠角。
這一段結構的改變,讓Me 262的機翼正式從直線機翼變成後掠機翼。也可以說是無心插柳的結果,同樣的改變也出現在C-47上面。
掛了兩枚五百公斤大炸彈後,Me-262的飛行性能全變了,它不能俯衝,否則機身會解體。所以Me-262 A-2a(轟炸型)只能在高空做水平轟炸,但是它飛這麼快又這麼高,沒有配合它投彈的瞄準儀器,所以轟炸的效果很差。Me-262A-2a的載彈量又小,根本不可能阻止盟軍地面部隊的前進。我不敢相信希特勒會犯這種錯誤。據說盟軍的空軍指揮部為此舉杯慶祝。
高高度轟炸本來就不是戰鬥轟炸機的工作或者是轟炸方式,低一點的是戰術轟炸機的任務(像是B-25之類),沒有適當的減速裝置,戰鬥機都不能作大角度的俯衝轟炸,只能以淺角度進行,像是Me 262也可以利用淺角度或者是低空水平轟炸,完全不需要去考慮高空水平轟炸,YST似乎弄錯他們之間的關係了。
面對如潮水般湧來的盟軍轟炸機,Me-262發展出兩款可怕的機型。第一種是D型,在機首加裝了十二枚自旋式50mm火箭。更凶狠的是E型,在機首裝備了一門反戰車用的50mm機關砲對盟軍轟炸機進行長距離攻擊,或是改裝48枚R4M火箭。德軍的戰術是Me-262先以火箭集中射擊,用火箭爆炸形成的彈雨大量殺敵,然後再高速衝入機群以機關炮火轟擊。相比機關槍,機關炮的威力強大的多,通常飛機中一發就報銷了。
德國在對付美軍的日間轟炸機編隊的時候使用過很多方式,包括以加裝大量裝甲的重武裝Fw 190從後方對付轟炸機,高速由前方攻擊,這個戰術也是後來B-17要加裝前方槍塔的原因。當德國空軍開始使用火箭,雖然火箭威力大,但是火箭的準確度非常的低,二戰後的試驗即使採用雷達協助瞄準,都還是無法有效攔截轟炸機,這個後面我們慢慢聊。
因此,火箭的使用是在打傷轟炸機,讓受傷的飛機開始脫離編隊,無法受到其他友機的火網的支援,然後其他戰鬥機可以上去將他擊落。前面提到Me 262的高速飛行下的穩定性不好,不容易瞄準,他另外一個蠻大的問題和發動機有關,那就是萬一單邊發動機失效的時候,如果速度低於290公里/時以下,控制面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平衡,會進入無法收拾的姿態而墜毀,這也是低速下Me 262意外率很高的原因之一。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噴射機空戰發生於亞洲的韓國戰區,這場空戰蘇聯能夠和美國平起平坐,都要歸功於英國人的功勞(或者是愚笨),在戰術和裝備上也有些不同,有一些資料稍後提供各位。
敬請各位對這一篇提出指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