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過勞死-2
2009/05/26 10:46:39瀏覽924|回應0|推薦1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曾說, 針對M型社會」的來臨,讓少數人財富收入很高,造成中產階級減少,限制經濟成長,反而會導致社會不安定。在這部分,企業可扮演很大的力量, 企業如何把M型社會消除,最好的做法,就是不再只是提供「一個工作(a job)」,而是要提供「一個好的工作(a good job)」, 其實談何容易.

在繁忙的工業化社會中,每天加班與過度疲勞似乎是無法避免的現象, 尤其是中高階主管、警察與醫護人員,皆是過勞死的高危險群, 為了前途打拚之餘,也別忘了傾聽身體的聲音,疲勞、頭痛、身體不適時還是得注意調適, 做簡單的運動、聽音樂、品茗,都可適度的解放心靈,解除壓力。

更何況值今日終身雇用已經成為神話, 經濟不景氣時代來臨, 處處縮編裁員,人人自危, 人與人間之信任蕩然無存, 拼死工作其實已經無意義, 混口飯吃, 讓家人生活無憂才是基本信念.

     人類似乎有個本能會發覺自己身體之異狀, 比如很多人來看外科是因為背後感覺有異物, 原來是個皮下脂肪作祟; 看牙醫的病人除了牙痛以外, 很多人是自己發現牙齒破了個洞…… 除非自己刻意忽視, 否則身體之異狀應該不難發現, 不一定非靠昂貴的機器來檢查, 時下那些貴族健檢太過精密, 有時反而帶來疑神疑鬼的恐慌而已.

爲了防治過勞死, 應由自身節制作起, 也就是從生活習慣來改善, 戒煙减壓減肥、節制飲酒, 而要工作就要有健保和體檢, 這是必須和雇主約法三章之處, 改變工作以致富的念頭, 為了工作犧牲生活甚至犧牲健康實屬不智, 要由樂活觀念來徹底改正我們的人生觀, 才能避免因工作過勞而猝死之不幸, 其他比如養生食品, 增進自我免疫力, 心肺按摩急救常識訓練, 見仁見智, 都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參考資料

1.        中國經濟的未來, 溫世仁, 天下遠見, 2003

2.         究竟真實, 傅佩榮, 天下遠見, 2006

3.         心臟病第一課, 于澄, 培根文化, 2002

4.         古典樂天才班, 楊久穎譯, 大塊文化, 1999

5.         預防過勞死的32個事典, 周月明, 華立文化, 2007

6.         愛工作更愛人生, 張慧倩譯, 1999

7.         壓力人生, 李明濱, 健康文化, 2005

8.         工作承諾與背叛, 簡淑雯譯, 天下遠見, 2002

9.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 游羽蓁譯, 奧林文化, 1999

10.   誰偷走我們的工作, 李誠, 天下文化, 2003

11.   職場不敗, 湯瑪斯‧史瓦屈, 麥格羅希爾, 2003

12.   一萬一千伏特的火花, 林宥辰, 國際口足畫藝, 2007

13.   醫療關懷, 湯美霞等, 啟英文化, 2000

14.   心電圖必備, 呂嘉陞, 合記, 2007

15.     Sport medicine, Domhnall MacAuley, BMJ, 2002

16.     Sudden cardiac death proceded by warning signs. Michael Oriordan, Medscape Medical News, 2006

附錄: 醫療人員的壓力與紓解

      醫療界的壓力, 超乎一般人可以想像, 而表現出來的現象是, 情緒失控, 憂鬱症, 倦怠, 離職和高自殺率, 因而影響到自我生活, 家庭和樂和醫療品質, 必須事先及早發覺, 防範和處理.

      醫療人員的壓力源來自於:

1.         工作環境

2.         工作性質

3.         人際關係

4.         制度層面

5.         角色期待

現今醫療環境極不友善, 除了醫病關係緊張外, 醫師之間鬥爭激烈, 而醫院為利是圖, 壓榨醫護人員, 可謂窮凶惡極, 即使表面包裝精美的如各大宗教醫院, 其內部大多腐敗而刻薄, 不深入期間, 很難想像, 醫師必須學習明哲保身, 必須放棄改革醫療環境之念頭, 否則自己反而變成改革驅逐的對象, 與其等待環境改善, 不如自我調適, 低調沉默守規矩, 比較實際:

      對於醫界同仁之建議如下:

1.         建立良性溝通和支持系統, 要有朋友老師

2.         自我報酬, 對自己好一點

3.         擁有自我時間

4.         發展更多第二專長以為轉業準備

5.         接納自己的缺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kwo&aid=2983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