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的「後殖民主義」
2015/08/11 08:07:37瀏覽3089|回應1|推薦3

 

今年是抗戰勝利70週年,中國大陸已經準備好要舉行一系列紀念活動,活動是從7月7日開始到今年底,最重要的除了9月3日要舉行大閱兵之外,還有各種包括主題展、舉行國際學術研討會,還要褒揚目前還健在的共軍抗日老兵,並頒發紀念章,918還要在東北鳴鐘等。
 
台灣雖然沒有要舉行各種紀念活動,但是7月4日也要在新竹湖口營區舉辦一場「國防戰力展示」,除了邀請各國代表參觀之外,也邀請日本駐台代表參觀,所以這場「國防戰力展示」其實是一場「不叫閱兵的閱兵」,這也是為了避開跟中共9月3日在天安門舉行大閱兵較勁所做的妥協。
   
但是,撇開兩岸利用閱兵在爭奪抗戰勝利的話語權之外,台灣方面更值得讓人省思的是,台視卻在6月份晚上8點檔推出一部充滿「後殖民主義」的電視連續劇「春梅」,更是值得思考台灣人對日本殖民者的感受是什麼。

●什麼是「後殖民主義」

後殖民主義(postcolonialism)又叫「後殖民批判主義」(postcolonial criticism)。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是對當今世界出現的後殖民社會狀態的反映。它直接的理論語境是殖民地與帝國主義的關係。殖民地、帝國主義的問題,是現代化歷史過程中的關鍵問題之一,也是後殖民主義理論探討的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

「後殖民主義」按照德里克(Arif Dirlik)的解釋,後殖民(postcolonial)一詞意指當今世界的三個層次的社會狀況:

一、是指先前的殖民地社會的當代狀況,即先前的一些殖民地社會在結束了殖民主義的軍事、政治、經濟等統治之後,仍然存在著日益嚴重的殖民文化統治狀況。

二、是指「準第三世界」的當代社會狀況,即以先前第三世界為主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其中既有先前的殖民地社會,也有非殖民地社會)遭受西方文化霸權主義統治的狀況。

三、是指一種全球狀態,亦即在西方殖民主義結束之後,在全球普遍存在的文化殖民主義或文化帝國主義狀況。所以,後殖民主義主要就是以先前的殖民地和第三世界知識份子,以及生活在第一世界的殖民地和第三世界知識份子為主體的知識份子一種文化話語,是他們的一種文化關懷和文化傾向。

●「春梅」的後殖民意識

    一、戲劇架構

台視所製播的這部充滿後殖民主義的「春梅」連續劇,全劇是以台語和日語交叉使用,故事是發生在1925年左右,台灣農民對日本剝削抗爭的故事,但是戲劇的主軸是以俄羅斯文學家屠格涅夫發表於1862年的小說代表作《父與子》為架構。在「春梅」的故事架構,其實父與子都是從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部留學回台,但是父執輩原先也有改造社會的理想,但是在一次農民抗爭失敗後,他就放棄改造社會的動力,安心的作他的醫生工作。但他的兒子受到日本左翼思維的影響,回台後同樣走上社會改造之路。這是這部電視劇的主架構跟屠格涅夫「父與子」最相似之處。
   
    二、戲劇語境

「春梅」這部閩南語劇卻大量的使用日語直接對話,不僅日本統治者在戲劇中使用日語,台灣人跟日本人對話也是使用日語居多。當然,在「春梅」中所有的日本警察都是好的,對台灣人的治理是景然有序,唯一的一位特務警察,雖然努力抓台灣的抗日份子,最後也因追查已經被解除通緝的政治犯,遭到警務部給予停職,這是當時台灣人民最感念日本統治者的緣故。

三、皇民化思維

另外,在「春梅」中,台灣菁英在對家屬之間的稱呼大多是使用日語,這種稱呼的方式,其實當前台灣社會,尤其是南部家庭還是普遍的存在。所以,「春梅」電視劇雖然還是充滿「皇民化」的思想,但是台視在兩岸分別舉行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時,特別製播這部電視劇,是否代表台灣人民對日本殖民政府,還是有後殖民意識存在?
   
當然,更為奇怪的地方是,這一部充滿「皇民化」的後殖民主義的電視劇,為了要有時代感,電視劇的配樂並沒有使用在台灣早已普遍存在的許多翻唱日本的演歌,而是使用一些時代劇、偶像劇常會使用的台語搖滾音樂,這是最奇怪的地方。
   
這些配樂,跟今年台灣「金曲獎」把年度最佳歌曲,頒給去年「318學運」的主題曲「島嶼天光」調性一樣,這可能是對台灣反中行動轉嫁於反日的另一種想法,所以現在的台灣在主流媒體中,一方面鼓勵「皇民化」的後殖民主義,一方面又鼓勵反中的意識,這都是有助於民進黨的選情。

四、菁英配對

在「春梅」中,父執輩的台灣菁英,大多娶日本女性為妻,台灣菁英在台灣所居住的住宅,也是以日式的建築為主。同樣的,台灣的女性對日本警察、日本在台菁英也是充滿幻想,所以內心裡就有愛慕的感覺。這種台、日菁英配對,在後殖民意識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此外,日本來台的護士長,也因為跟台灣男子戀愛,而跟日本的親屬斷絕往來,自願留在台灣,但是這段戀情卻因在台灣的情郎過世,讓她決心留在台灣,最後卻因要救一對患病的台灣母子,寧願犧牲自己,讓自己的軀體長留台灣,與台灣這塊土地的情郎共長眠。

●台灣人對日本建設的讚美

父執輩曾經讚美日本對台建設的美好,由於故事是發生在台南,所以烏山頭水庫的建設和嘉南大圳常被提起。這種讚美日本對台灣的建設,其實也是當前許多南部台灣人民的共同記憶。
   
從這裡或許可以了解,為何民進黨在南部可以完全「綠化」。在台視這一家台灣的主流媒體,可以播出充滿「皇民化」的後殖民意識的連續劇,這也是為何柯P去年參選台北市長時,曾經被質疑他是充滿「皇民化思想」,卻不影響他的選情。同樣的,蔡英文一直不願意把她的兩岸政策說清楚,因為有台視製播這部充滿後殖民主義的連續劇背景,應該就可以了解其中的緣故。
   
其實,當代許多台灣菁英,尤其是留日的菁英,對日本殖民台灣還是存在著「感念」之心,因為在建設方面,除了烏山頭水庫、嘉南大圳之外,日本人在南部各地建造了許多糖廠,以及載運甘蔗的小火車與鐵軌。這是台灣光復初期在農村間很重要的交通工具。

●台灣人為何相信日本而不相信中國

從2014年掀起的「318學運」之後,其實頗值得思考的是,為何大陸對台讓利那麼多,卻吸引不了年輕人的感恩之心,反而掀起霸佔立法院主席台的「反服貿協議」的大風波,可以說當前的台灣年輕人,根本就不相信大陸對台的讓利動作,但是,從「春梅」的電視劇中,台灣年輕人卻寧願相信日本對台殖民是有利台灣的行為。所以台視製播的「春梅」沒有人抗議,這部連續劇如果在大陸播映,恐怕電視機都要被砸壞了。
   
其實,比較一下大陸山東電視台所製播的「紅高樑」,就可以知道大陸民眾對日本的態度,跟台灣有天壤之別。
   
「紅高樑」這部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著作改編的電視劇,土匪、官府在戲劇中都不是最壞的角色,唯有後來侵略中國的日本軍國主義,實在找不出一個好人,跟台灣的「春梅」根本無法比擬,大陸人痛恨日本人,跟台灣人懷念日本人的統治,並無法放在同一個水平上比較。

●九二共識無法解決後殖民意識

從電視劇所展現的面貌做比較,國民黨的親中,以及民進黨的親日,這絕對是一種政治意識在背後影響著。大陸方面並沒有統治台灣的經驗,所以在台灣人的意識中,並沒有存留後殖民意識,他們反中,只是反對國民黨把中國讓利吃乾抹盡,這是大陸對台讓利應該重新思考的問題。

同樣的,台灣人民無法改變對日本的後殖民意識,特別是菁英這一個層次,這也非一代、兩代就能夠完全清除,所以台獨中的「日獨」,應該是對民進黨的影響最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也並非大陸要求民進黨要接受「九二共識」就能夠解決。在台灣菁英中沒法清除對日的後殖民意識,恐怕怎麼逼迫他們接受「九二共識」,也許會被認為大陸要在台灣創造另一種「後殖民意識」也說不定。

(本文刊登在祖國文摘2015年8月號)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27644815

 回應文章

黃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8/12 02:55

台灣人民無法改變對日本的後殖民意識,特別是菁英這一個層次,這也非一代、兩代就能夠完全清除,所以台獨中的「日獨」,應該是對民進黨的影響最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也並非大陸要求民進黨要接受「九二共識」就能夠解決。在台灣菁英中沒法清除對日的後殖民意識,恐怕怎麼逼迫他們接受「九二共識」,也許會被認為大陸要在台灣創造另一種「後殖民意識」也說不定。

整篇文章就是膚淺.台灣的這個現象,就是蔣介石為了打內戰,和靠美國扶持.所以,重用日本皇民,和中國漢奸.真正的台灣菁英,豈是這些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