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1/04 22:23:23瀏覽201|回應0|推薦1 | |
1979年大陸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宣示兩岸從武統走向和統,並期望兩岸能夠開啟三通四流之後,40年來已經比較少再見到大陸發表具有綱領性的對台文獻。而1月2日習近平在紀念會上發表的講話,就補足了40年來的空缺,推出一項具有實踐統一的建築藍圖,也可以展現習近平追求統一的雄心壯志。 縱觀習近平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的講話,雖然還是免不了重申反獨、反分裂的主張,但他更多描繪的是實踐統一的方法和目標,摒除了過去以意識形態鬥爭為常態的論述,回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人本思想,可以說是兩岸分裂70年來,大陸對台最具溫情攻勢的一次講話,顯然習近平也是受到台灣九合一選舉「韓流」追求經濟發展的啟發,呼應台灣人民期望「貨出去、人進來、發大財」的心願。 這裡面包括他提出應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他並提出「四通」倡議,即「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另外,習近平也提出一些具體方案,包括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同時要推動兩岸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合作,社會保障和公共資源共享,支持兩岸鄰近或條件相當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等,這些都是相當具體攸關台灣人民生活層面的事務,而且是務實,絕非務虛的作為。 有經濟建築做為底層結構的基礎,習近平更大膽的提出實踐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這是希望重新扭轉已經被民進黨妖魔化的「一國兩制」內涵,讓台灣人民參與界定一國兩制的內容。為此,他希望台灣可以派各界代表共謀統一的方式,即兩岸各政黨、各界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 當然,什麼樣的「制度性安排」,習近平沒有明說,也就是希望留下空間讓兩岸代表能討論出「台灣方案」的型式,也許是過去討論相當多的兩德模式、邦聯模式或聯邦模式,習近平不說,就是代表他是持開放性的態度,任何兩岸都能接受的統一模式,他應該都不排斥。 為了追求統一,習近平也把台灣人民納入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範疇,讓台灣人民也可以跟大陸人民一樣共圓「中國夢」,這是表示習近平把台灣人民當成是自己的國民,也是符合過去一年來大陸從推出31項惠台措施以後,一直期望把台灣人民和大陸人民能夠實現「同等待遇」的想像。 「同等待遇」的觀念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為大陸在文革以前,大陸對人民的看法存在著「不是同志、就是敵人」的二分法,在戶籍制度下,城鄉人口也存在著差別的待遇,所以為了追求兩岸統一,大陸喊出「同等待遇」的意義非凡。這也是習近平要說,「一國兩制」的提出,本來就是為了照顧台灣現實情況,而 「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也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照顧台灣同胞利益和感情。既然重視台灣人民的「感情」,給予同等國民待遇,這就是統一後要讓兩岸人民平等相待的最重要保證。 從以上的分析可見,習近平的講話回歸到經濟決定論,構築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到追求心靈契合的同等待遇,完全是從台灣人民的立場出發。他摒棄了過去以意識形態鬥爭主導對台政策的思維,確實是一份具有綱領性的實踐統一的建築工程藍圖。 |
|
( 時事評論|政治 ) |